方針制定好,剩下就是具體落實,其中最關鍵之處是如何讓一向低調、與世無爭的興王府,接受跟地方官府一起剿滅盜匪,並在其中佔據主導地位。

這就需要唐寅發揮作用。

他必須要跟興王府表明,在這件事上他有十足的把握,把他跟王守仁的私交,湖廣左布政使黃瓚的立場,以及地方官員的反應等分析個遍,讓興王知道可以藉助這次剿滅匪寇一舉奠定興王府的威望。

朱浩把一切交代好,唐寅心中有數後便馬不停蹄、趁著午休還沒結束去找張佐,商討策略。

張佐很驚訝。

先前見面時,唐寅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樣。

結果轉眼間就像變了個人,提出的策略非常激進,卻又非常符合張佐的利益。

“唐先生,您覺得,積極備戰,主動出擊,對王府而言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會不會出岔子?”

張佐請唐寅出謀劃策,是想讓承奉司在應對“防盜”上能佔據主動。

可防盜歸防盜,沒說要出兵啊。

你上來給我出了這麼個主意,你讓咱家很為難知道不?

唐寅義正詞嚴:“賊寇不過是流竄過省,到湖廣後人生地不熟,本地又沒有大股盜匪接應,必然會以完成寧王囑託為第一要務。我們只要適時向外界散播謠言,說我已向興王請辭,避居城外荒野,他們就會如聞到血腥的鯊魚般加速趕來……到時各方兵馬協同,將其一網打盡!”

這就是朱浩制定的戰略。

唐寅以自身為餌,主動離開城池,讓盜匪覺得他已被興王府驅離,隨時可能遠遁,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抓緊時間趕路,以便逮住人,好到寧王那兒邀功,屆時伏兵盡出……

張佐驚歎:“要說還是唐先生有勇有謀,此計一聽可行性就很高,如此請唐先生跟咱家一同去見王爺,言明後由王爺定奪。”

……

……

張佐不想打仗,涉及統兵作戰他壓根兒就不懂。

可他卻清楚一件事,只要涉及戰事,承奉司掌控王府府庫,到時肯定得由他來推動,袁宗皋主導的消極避戰計劃就將報廢,就算他張佐不知兵,但有唐寅這個“瘋子”般敢拿自己充當誘餌的名士可問策,那他還怕什麼?

打仗又不是讓我這個身嬌體貴的太監衝鋒陷陣在前,我躲在後面悶聲發大財不好嗎?

等張佐帶唐寅去跟朱祐杬見過,唐寅把自己的計劃,涉及寧王府的陰謀,還有王守仁、黃瓚、地方衛所、州縣兵馬相互配合之事一說,朱祐杬忍不住吸了口涼氣。

計劃如此完備,讓朱祐杬感受到,唐寅不像是開玩笑。

張佐道:“王爺,其實老奴最初也不支援主動跟盜寇交戰,但唐先生言之在理,咱興王府在朝中沒什麼名望,若是能借助打壓寧王,在朝中樹立起正面形象,或能得到朝中重臣支援,儘量避免朝廷選宗室子入宮讀書之事發生……”

這事上,張佐自然站在唐寅的立場上幫忙說話。

朱祐杬最怕出現的情況是什麼?

不是朱厚照有兒子,那是天命,改不了。

他怕的是明明皇帝沒兒子,非不按照大明道統把儲君之位留給興王府,而是仿效前宋在宗室中選拔“養子”,入宮培養作為儲君,那就太讓人憋屈了。

之前朝中大臣最支援的方案便是養宗室子,只是被皇帝和太后給否決。

大臣們的意見是國有儲君,才能杜絕藩王滋生野心,安定社稷人心,本身沒錯,他們總不能說,陛下您現在沒兒子,為了朝廷安定,把您的叔叔或是堂弟立為儲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