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縣試開考。

先放了第一題:“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語出《論語·八佾篇》。

跟一般意義上理解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相同,評價的是本人意志體現……這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

但其實本意是:“孔子評價季氏時說,在他的家廟的庭院裡用八佾奏樂舞蹈,對這樣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還有什麼事情不忍心去做呢?”

評價的是別人所作所為。

朱熹《論語集註》上表明:“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樂,孔子言,其此事尚忍為之,則何事不可忍為?”

意為,你這麼僭越禮數的事都忍心做,還有什麼你不忍心做的?

……

常規的科舉考試,一直到鄉試,都是以第一場的兩篇或者三篇四書文為主,四書文寫過關了,後續五經文、策論等不出大的差錯,就可以錄取併名列前茅。

直至鄉試前,一般科舉考試的正場都是兩篇四書文,不出意外的話,乃《論語》一題,《孟子》一題。

主要是這兩部經典的字多,再加上是儒家老祖宗孔子和孟子的傳世語錄,當然要以他倆為主,但也不是絕對。

《大學》和《中庸》也有可能會出題。

而到鄉試時,因為考試會過夜,第一場基本都是三篇四書文,也必定會在《大學》和《中庸》裡出一題。

想在這世道混得好,《論語》必須學好,初級考試中,《論語》出兩題的可能性很大,誰讓孔子才是聖人,而孟子只是亞聖呢?

隨後便是第二題。

正如朱浩所料,又是《論語》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意思如字面:“孔子說,給我增加幾年壽命,讓我五十歲開始學《易》,則我就可以沒大過錯。”

……

題目已出。

事關縣試是否透過,兩篇作文,寫下來差不多要八百字,這年頭可沒有標點符號,說是多少字就是多少字,一天完成說難不難,但要說簡單也未必。

問題是……

在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兩篇文章的主旨。

朱浩不忙下筆。

他也在饒有趣味地審題。

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一佾是八個人,也就是說只有天子允許用八八六十四個人一起跳舞。

非天子用了八佾,就是僭越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