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點多大家走出了花果山,許樂等人直接上車趕往青蓮崗遺址,中間簡單吃了個飯,三點左右最終到了青蓮崗,許樂帶著眾人花錢買票找了個專業的導遊給大家講解著!

該遺址分佈範圍很廣,中心地帶原來地勢較高,又名東崗,面積七萬平方米,出土石器有穿孔石斧、石錛、石鑿、礪石等。出土陶器種類不多,製作較為粗糙,常見器形有紅陶缽、鼎、釜、雙鼻小口罐,還有一定數量的深腹圜底罐、碗、支座、帶流壺以及角狀把陶器。內壁繪彩陶器比較發達,主要有水波紋和網紋,以及弧線紋和八卦紋,線條簡練流暢,與其他新石器時代彩陶相比,風格迥然有別。

許樂看著兩處紅燒土堆積。每處厚約一米,面積五至十平方米。另有一處發現大塊紅燒土上留有蘆葦杆粗細的凹槽,這是居住建築殘跡,可以看出當時居住址的牆壁是用植物杆塗泥,經烤乾後使用,質地堅硬,表面平整。

這個地方其實並不應該叫青蓮崗遺址,最後發現其實更靠近北辛文化,在淮河和長江中下游流域分佈比較廣,包括齊魯東夷文化的中南部地區,距今約有六七千年的存在!

也就是一個小時,大家就趕往淮安市區,直接去了周之伍豪故居!

周之公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共三十二間,為青磚、灰瓦、木結構。,具有明清時期典型的蘇北城鎮民居建築風格。

周之公從十二歲離開故鄉,到逝世時的六十六年中,周之公一直沒有回來過。他多次要求縣委的負責同志把故居處理掉。

許樂看著門額上幹爺爺寫的“周之公同志故居”匾額,思緒萬千,想著那一輩人為了國家的未來真的是拋頭顱灑熱血,許樂也是感慨連連,隨後請了一位導遊帶著大家走了起來,先去了東大院。

東大院有周之公祖父住房,繼母和乳母住房,周之公出生的房間、讀書房、他提過水的水井和澆過園的菜地;西大院原為周之公二祖父住房,闢為陳列室,展出照片近近百幅,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周之公童年、家世和故鄉、人民的懷念、題詞、周之公書畫苑和周之公墨跡碑廊。西院大門向南,面臨局巷。三進一十九間房屋內,陳列著周之公童年及其世家的資料、圖片和實物,還有中外名人學者禮讚周之公的詩詞書畫。

在井臺東南角不遠的廚房前,有一塊不大的菜園,周之公當年跟乳母蔣江氏在菜園裡學會了種瓜、種菜、種向日葵等。

大家到了後院裡,有童年周之公喜愛的臘梅兩株,雪松一棵,翠竹一叢。後院內有犬日領導贈予的櫻花樹,加上新栽的各種花木,還有兩棵古樹,一棵是榆樹,一棵是觀音樹,都已經百八十年有餘。

新生轉悠著兩棵樹,地上別說樹苗了,就是連樹葉都沒有啊,太乾淨了啊,新生很發愁,被許樂一把給拽走了,“不成,班長,我得弄兩根樹杈,這個太有意義了”!

許樂看著新生髮愁的樣子差點踹他,最後生拉硬拽的給弄走了,讓阿鍾看住了他晚上不許出來!

晚上,大家住在了當地的最好的酒店,吃晚飯,一群人在黃河故道邊的水渠走著,天氣比較熱,但是這些人都穿著長袖卻沒有任何的感覺,許樂是一年四季都是這一身樣式,周邊有遊人和遛彎的本地人看著這些人都很奇怪,不熱嗎?

新生跟著大家走著心不在焉的樣子,阿鍾跟著他,英子和清靈聊著天,現在這倆人倒是相處的不錯,英子和清凝其實聊天很少,清凝跟誰都聊天不多也就是跟卓瑪說話多,愛逗她!

許樂則在心裡想著黃河、淮河、長江三條大河的相互關係,對於淮河的理解越來越深,越來越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他判斷國家考古對於淮河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認識到!

眾人回去之後,許樂回了房間,開始寫東西,《鯀:被歷史湮沒的符號》!

我國從原始時代起就有著豐富多彩的神話和傳說。一些同源的神話和傳說流佈於各地時其被保留和改造的程度是不一樣的。鯀是我國古代一位失敗的治水英雄,鯀與古代水文化密切相關,他甚至影響了華夏古代社會文明的程序。但是《尚書》裡記載的鯀卻是一個“方命圮族”的人,並跟三苗、共工、驩兜一起被列為“四罪”之一。從此,鯀成了千古罪人,成了被歷史所湮沒的水文符號。

許樂從第一湮沒在歷史典籍和神話故事中的鯀開始,針對《天問》、《尚書》中的神話和歷史中的鯀進行描述;第二鯀的部落圖騰及其水文化特徵進行論述,這一塊主要是根據《山海經》、《世本》、《帝王世紀》、《史記》論述譜系以及圖騰,從黃帝號有熊氏到有崇氏,但是黃帝是熊為圖騰,而鯀則是黃能到底是記錄錯了呢,還是抄錄錯了,三條腿的熊,也是熊啊,到了後面的禹帝也是化身為熊,因此可以說這一條支脈是正兒八經的黃帝譜系!第三洪水背景的真相與鯀治水之因,許樂描述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前面堯帝把共工幹掉了,沒人願意幹了,你這個時候讓人推薦能人,四嶽皆推薦鯀!這就奇怪了,按照鯀的脾氣來說,他連堯帝都敢頂撞,那憑啥四嶽皆推薦他呢?然後堯帝假意最後說那就是他吧?

這不是開玩笑嗎?一邊是皆推薦,一邊是唉聲嘆氣,那最後出了事兒是誰來承擔?

第四結語。許樂直接用的是《天問》中的疑問:“洪泉極深,何以寞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鯀面對的是直到現在都沒有很好解決的洪水歷史性難題,縱觀歷史,史前的人類在洪水面前顯得尤為渺小,與現今治水成就相比較而言,鯀治水“九載,績用弗成”,他的成就在治水史上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們留下來的治水精神卻是華夏民族永遠的財富!

在關鍵時刻,無論最終失敗了到底要面臨著什麼,他並沒有退縮,而且他並沒有臨陣脫逃,他並沒有開卸責任,哪怕最後是被殛放羽山,他並沒有跑,他依然在那裡!

但是,許樂明確指出,所有的對於鯀的指責,關於什麼傲慢、討厭堯帝、反感舜帝都是錯誤的,工程師最大的愛好是不折騰,喜歡研究問題,一個建築專家一個水裡專家最喜歡的是蓋房子在野外勘測,所以他從來都沒有幹過這樣的事情,甚至所有的在講述這段歷史的人都在人為的忘記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鯀是誰的兒子?

鯀是顓頊兒子,黃帝是鯀的太爺爺,連五服都沒有出的親太爺啊,請問堯帝憑啥敢殛殺鯀?還有一點,就沒有個人替鯀說話嗎?那麼作為前兩代大帝的家底就這麼薄弱嗎?

當然,不排除有窮氏這種背叛了家族的人,最終為何啟會擊殺有窮氏到羽山,一直追殺到這裡,歷史上來看夏朝並不是一個善於征戰的名族,更喜歡是打獵、遛鳥,可是啟居然從豫州一直追殺到羽山滅一族,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是報祖仇!

而且在羽山,舜根本沒有殛殺鯀,而是取了一條腿,且二者有了交換條件,那就是所有的有崇氏全部支援舜上位,但是舜上位的條件就是答應鯀,由禹來治水,如果有機會要扶持禹來治水,當時舜保準是答應的,至於以後他真的上位了是否想過更改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為什麼鯀要支援舜上位,因為舜是顓頊嫡系窮蟬的五世孫,而鯀也是他的五世叔祖,而真正破壞了規矩的恰恰是堯帝一脈!

從黃帝到少昊然後是顓頊,顓頊傳給帝嚳,帝嚳應該是將帝位傳道顓頊一脈,然而卻傳給了少昊青陽玄囂一脈!

那麼舜、鯀、禹一脈的聯手恰恰是對堯帝一脈的撥正,而且許樂非常明確的支出,禹在蒲坂殺的應該就是堯一脈的人!

當許樂寫完之後,長長地吸了一口氣,三萬字的內容,從歷史記錄的分析、推演然後到後面的故事演變,許樂剔除一切的神話,完全將其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許樂寫完文章,關上了電腦,其他的一個字都沒有寫了,他收拾好東西,然後靜靜坐在椅子上,閉著眼睛發現左道真人和自己說的內容居然都記得,不知道是五行圓滿的原因還是因為詛咒被去除的原因,總之他都記得,這一下他心裡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