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堯舜殛鯀為羽仙(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日出完全生出海平面的時候,許樂看著那裡想到了一個詞語,“羽淵”!
他帶著大家想著渡口走去,“哥,有船嗎”?
許樂點點頭,當眾人走到一個渡口的時候,不是正規的渡口,看到一艘木船橫在岸邊,許樂站在船邊,讓關爺爺先上去,隨後是清凝,接著是許樂父母、關奶奶和阿姆,最後是許樂站在了船尾,他鬆開了船繩,腳下一運力,雙臂張開,就像是帆一樣,藉著風力,直奔陸地而去,小船就像是離弦的箭一般,一開始小意等人還有些害怕,但是到了後面都面向著岸邊,張開了雙臂感受著海風和海浪的水花,小意還高喊著,“大海,我愛你”!
眾人紛紛的笑著,隨後關爺爺也在前面催著力量,速度更快了,沒用十來分鐘就看到了岸邊,速度慢慢地降了下來,到了岸邊,關爺爺和清凝紛紛跳了上去,拉著眾人走了上去,許樂最後一個,在登上岸的時候,許樂右腳抵在船頭處,腳下運力,一腳將小船繞著一條弧線給踹了出去,朝著那秦山島快速的駛去!
眾人來到了停車場,看到了那孤零零的四輛車愣住了,車胎都沒氣了,許樂笑了!
新生和阿鍾找到遠處的停車場的守衛亭子,看著裡面空無一人,隨後只能是報警了,警安磨磨蹭蹭的,最後不知道新生說了什麼,那邊一下連忙說道,“我們立刻就到”!
沒有十分鐘一陣警笛聲就到了跟前,也沒有砸玻璃,就是車胎都被紮了,新生跟這幫警安說道,“你們查不查我不關心,我就是想趕緊把車子的輪胎換了”!
那幫警安衝著新生一敬禮,“請領導放心,我們在一個小時內全部弄完,並且請您給我們留個電話,我們查完之後會立刻給您一個交代”!
許樂現在對這些更是沒有什麼心思了,也不想出面,“行了,咱們就在這溜達溜達,一個小時後再過來”,許樂說道,隨後他們朝著旁邊的一個魚市走了過去,看著各種各樣的海貨,大家都看著,許樂雖然覺得腥氣味很濃,但是還是陪著大家看著各種各樣的海貨,倒是漲了不少的見識!
旁邊還有早攤點,眾人坐了下來,旁邊亂七八糟的早點全都要了一溜夠,旁邊賣早點的都傻了,生怕他們吃多了撐壞了一樣,到了後面發現是真能吃啊,三個早攤點全都供應他們,英子最後給了每家三百塊錢!
旁邊也有早市,許多新鮮的珍珠、扇貝、大的海螺還有許多的水晶,看著非常漂亮,許樂要了幾個大一點的珊瑚,還有一些硨磲弄好的珠子,其他的這幫女同志倒是買了許多,這幾個男的給拎著,一個個笑的合不攏嘴,沒辦法乾親太多雖然這些都不缺這些東西,但是,沒辦法,這是心意啊!
許樂確實感覺到撐得慌了,這是絕無僅有的,許樂覺得可能是體內的元氣的問題逐漸趨於飽滿不是之前的能量了,但是想著書包裡裝著的那些果子,這以後就吃這些東西?想想有點牙痠痛的感覺!
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許樂等人回到了車旁,車子已經修好了,居然來了幾名兵士衝著新生敬了一個禮,新生也敬了一個禮,隨後跟大家說多少錢,眾人不要,新生還是硬塞了五千塊錢,他也不知道夠不夠,反正差不多吧,最後那幫人說查到之後會給他們資訊的,大家直奔羽山,到了羽山腳下也才是七點不到,許樂找到看門的人,給了一千塊錢,帶著大家上了山,順道給講解!
大家走著走著,突然大晴天下了毛毛雨,眾人倒也沒怎麼著還是跟著嚮導上山,冒雨上山,雨是那種細如牛毛的雨絲,雨中的羽山分外迷濛,就如那段滄桑的歷史。
《山海經》是華夏第一部歷史地理著作,對羽山的記述非常詳實,司馬遷在《史記》中三次提到羽山“殛鯀“之事,而左丘明的《左傳》則寫得非常生動∶“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
大家聽這想到給講著,鯀原是傳說中的人物,上古時期夏族的領袖之一,是大禹的父親,他同堯、舜一樣都是部落的領袖。堯的時候,天下洪水氾濫,鯀和禹父子兩代都投入到征服洪水、拯救人類的偉大事業,但父子兩人卻經歷了不同的命運,一敗一成∶鯀治水失敗了,落得個“殛鯀於羽山“。但是,人民卻賦予鯀以英雄的稱譽。他因偷竊天帝的息壤而被殺,儘管歷史裡面說他是“四凶“,而老百姓卻在羽山築鯀廟,四時祭祀。屈原在《離騷》中說“鯀直以亡身兮,終夭乎羽之野。“以鯀的命運和遭遇抒發了自己對現實的憤懣。
許樂想著《尚書·禹貢·曾氏注》羽山之谷,雉具五色,因以羽名,下有羽淵;《尚書·禹貢》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其中之羽,即指東海溫泉羽山;屈原《離騷》:鯀直以亡身兮,終夭天羽之野;《呂氏春秋》(舜)招之(鯀)不來,仿佯於野,以患帝;司馬遷《史記》昔舜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游水又北,歷羽山西,殛鯀於羽山,是為檮杌,鯀既死,其神化為黃能,一說黃龍,另說黃熊。黃能者,為傳說中三足之鱉也;《山海經》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也。
這些書都印證了這裡是羽山,但是為什麼左道真人卻說道:“古羽山即雲臺山”這句話呢?他有點沒明白!
不是的能看到野雞、麻雀,偶爾還看到一隻只山鷹,還能看到有蛇穿行,除了小意一開始有些害怕,其他人倒還好!
不過看著山上的花朵帶著雨霧確實是漂亮,眾人先是被帶到羽山主峰的一個泉眼,這就是殛鯀泉。那人給介紹著,說殛鯀泉是“海眼”,泉眼深不見底,一直接通到東老海。不過已經沒有水了,原來是被一個人農民給炸開了,破壞了地質結構,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
在東端的山頭上有一塊三丈方圓的平展巨石,民間稱之為“涼汗石”,是祝融在這裡的涼汗處。涼汗石向上不遠處有座巨石裸露的獨立的小山頭,整個山頭從上到下同如斧劈刀削形成齊刷刷三條裂縫,民間稱之為“試劍石”。傳說祝融祭劍試劍時,延穌劍放出三道寒光,將此小山頭劈成三條直縫,又叫“三縫石”。“三縫石”位於是近一零米高的懸崖巨石,當中兩條石縫像快刀打豆腐一樣邊斬四齊。
山頂巨石叢中有一口直徑一尺多的泉眼,大旱不涸,久雨不盈,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向外流水,這就是古書上說的“羽淵”,民間稱之為“延鯨泉”。延鯨泉西側不遠處,有一個栩栩如生的天然巨大石龜,民間傳說為鯨屍變成的。延鯨泉的另側有一獨立山峰,形如古老的王座,上面端坐一位五官俱全、形象逼真的巨大石人,好像是在胸有成竹地講述著治水方略,民間稱之為“禹王峰”。人們為紀念他治水的豐功偉績,當年在峰下建一座禹王廟,香火很旺。今廟毀無存,禹王峰卻泰然屹立著。
水歐大家去了這裡叫做大墓頭的一個地方,傳說是楊二郎擔山趕太陽,一頭挑著羽山,一頭挑著末山,挑到這裡歇腳的時候磕磕鞋磕廊裡的土,就成了大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