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華夏第一戒堯戒(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家在永濟橋對著初升的太陽照了一張照片,然後一幫年輕人又都跳躍著拍了一張,最後許樂被清凝拉著單獨拍了一張照片,清凝站在許樂的右邊,站的很近,許樂也沒有特別嚴肅也沒笑的和什麼一樣,他不愛照照片,但是清凝讓他過來照照片,大家就呵呵的笑著,許樂就過來了!
清凝的腦袋向著許樂的方向斜靠著,許樂想到了卓瑪他們的那張合照好像也是這樣的,清凝發自內心的甜蜜,好像有點小計謀得逞一樣,然後把許樂的錢包要了過來,隨後掏出了那張照片,告訴他等回家後再給他,許樂也不知道清凝要幹嘛,也沒說啥!
早上六點半就吃齋飯了,許樂他們吃完了和兩位讓秀告別,阿鍾搬著兩箱子書籍,英子拎著四棵樹苗包著土,還有幾根一米五左右的木頭,許樂很高興,衝著兩位讓秀合十一禮,感謝著,隨後對大家說道,“今天是我們南部文化行的最後一天了,今天一共四個地方,比較累,咱們第一站呢是慶都山堯都,第二站是滿城漢墓,第三章是直隸總督府同時吃驢肉火燒,最後是周口店和龍骨山,這倆都在一起,最後就是回家了”!
大家上了車,許樂跟齊先生聊了起來,這次出去保準會遇到很多突發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對國外的很多文化還是不瞭解,讓先生給自己介紹一下都需要了解什麼看哪些資料之類的!
齊先生讓許樂看一些關於中亞的、希羅的、梵象的、日落和日耳曼、高盧的,另外就是有一些猶大的也有些不錯的!
培師兄說不成讓楊華健過來給許樂講講西亞、中亞和英格的研究,許樂搖了搖頭,“不用折騰了,師兄,您過會給她電話讓她給我列個書單就成了”,師兄點了點頭,徐師兄讓許樂多看一些關於希羅和中西亞的建築方面的東西,這個在藝術領域其實影響挺廣泛的,尤其是犍陀羅文化,許樂點著頭!
許樂看著車輛飛馳而過的牌子,臨濟寺!
其實他挺想去的,但是想想這一天挺累的,尤其是他自己也有點想家了還有那麼多的東西要看呢,所以還是趕緊的吧!
不到九點就到了慶都山!
一座也就是二百多米的小山包,周邊有一圈山脈都不高,這是最高的了,在山的西面有一座寺廟的遺址,許樂等人下了車,看到半山腰有個破房子,立著一個塑像,培師兄給大家講解著!
慶都山是堯帝母親慶都的出生地,並不是堯帝的出生地,但是他從小和慶都生活在這裡,聯想到婦好也是在自己的封地,大家就都理解了,許樂突然想到了一問題,釋尊他娘也是回孃家生孩子啊,這過去是不是都這習俗啊?
隨後大家去了西邊的寺廟的遺址,在大殿的基石上還看到“供奉帝嚳皇后慶都之靈位”的字樣以及刻有“大唐天后供養”的五塊青色大理石佛經石碑。許樂給錯楞兩位大師講著,二人不斷的搭理參拜!
隨後,許樂帶著年輕人一路小跑著登上了山,站在山頂上看著四周很是幽靜的樣子,這邊已經開始進入春天了,但還是有些冷,苗苗和文榮、安靜又加了一件衣服,其他人都沒有新增衣服,許樂和清凝長期是單衣,大家都習慣了,但是現在黎珙和正龍也穿得少了,他們倆昨天就跟新生不斷的瞭解如何行功還有一些武術上的事情,新生給他們講了不少的東西和注意事項!
許樂看著這裡想著堯帝生活的樣子,看著這裡的一切總覺得對不上!
關於慶都和堯帝出身的內容主要圍繞著“鬥維之野”、“三阿之南”、“孕於三河”、“生於丹陵”這四句話,其中前兩個是慶都的出生地,第三個是受孕的地方,第四個是堯帝的出生地,但是這裡都不像是丹陵,許樂搖了搖頭,尤其是到了陶寺之後他對於文字的研究總覺得這裡還沒有這種程度,另外就是從大禹那個時代來看,再到前面的情況,是需要聯姻的,一開始更多的是南北,後來是東西,到了最後基本上都是比較固定了!
許樂給兩位大師和桑傑講述著史記中的堯帝,五帝之一,名放勳,堯是他的諡號,生於丹陵,養在母親家伊侯之國,十三歲輔佐摯,封於陶地,十五歲改封於唐地,所以堯號曰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於蒲阪,就是前幾天去看的陶寺,大家明白了。許樂講著講著把自己給講迷糊了,堯帝人這麼好為啥非得幹鯀呢,這歷史都不進行對照嗎?
許樂不知道的是史學界已經開始對許樂的批判,等他回去之後就明白了,只不過是這一路上除了先生和師兄,其他人都不好意思說而已!
大家轉悠了一下就往山下走去,旁邊是一個號稱堯母湖的地方,有個村莊,旁邊有賣餅的、碗肉和涼粉的,大家都嚐了嚐還不錯,不過也沒有多吃,上車就走了!
在車上,許樂跟先生、師兄討論著關於堯帝出生地的問題,大家都是各抒己見沒有誰說過誰的,培師兄最厲害,告訴許樂就在自己老家湘南還有晉州、冀州、寧蘇、齊魯,許樂特想說我覺得在京都,不過沒敢說,怕被罵死!
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滿城漢墓,許樂是真不想去看的,不過來都來了,讓老人家高興唄!
滿城漢墓,又名中山靖王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時間為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整個墓葬屬於橫穴式的“崖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
英子和阿鍾買完票就走了進去,看著平面圖可以看出,陵山主峰居中,兩峰如左輔右弼,三峰相連,形如坐西朝東的太師椅。滿城漢墓平面佈局上大同小異,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後室六個部分組成。墓中還設有構思精妙的防盜和排水系統。
導遊領著開始轉悠,先是介紹了整體的挖掘情況,郭大師主持的,許樂心說不服不成啊,厲害!
然後看著兩個人的棺槨以及金縷玉衣,讚歎連連,確實是很美啊,做工精細;
錯金銅博山爐,通體錯金絲,爐蓋鏤雕成山巒起伏狀,人和虎、豹、猴、野豬等動物置身其間。足部為透雕蟠龍紋,器腹飾錯金捲雲紋;
長信宮燈,外形是個宮女跪坐執燈的形象,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雙手執燈狀,燈的各部分是分鑄而成,可以隨時拆卸,結合起來卻天衣無縫,構成了一個整體;
“當戶”銅燈,燈作當戶跪擎銅燈形象。銅俑身著直襟左衽胡服,右袒,身後左袖束成長尾狀拖曳於地,支援燈座保持平衡。手有臂褠,腳著長靴。昂首,右腿跪,左手按膝,右手上舉託燈盤。燈盤敞口,直壁,平底,盤心有燭釺;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全壺金銀相間,黃白互映,異常華麗。壺底銘文顯示此壺是主司膳食的官用來盛酒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