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陶寺文明禹復仇(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樂看了一下表,十點,最多十一點就必須要走,“行吧”!
隨後清凝直接加速沒一會就到了丁村人遺址的入口處,許樂下了車二話沒說,對著售票處說道,“我是華夏科協的,帶著隊伍到這裡考察,請帶我們看一下”,隨後許樂直接把工作證給了裡面的人,裡面的人一看到許樂的名字都連聲驚呼真帥啊!
許樂也是沒脾氣了,隨後被領了進去,一邊走著一邊給介紹著,這裡是含有古人類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丁村遺址發現於一九五三年,是新華夏成立以後在周口店以外地區發現的首個大型舊石器時代遺址,它因發現介於京都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丁村人”而備受關注。在這裡有五十餘處舊石器和化石地點,在九龍洞遺址發現了丁村遺址群原地埋藏的石器打製現場;在過水洞遺址發現了三十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蹟;在老虎坡遺址發現了十萬年前的人類活動遺蹟。
大家看著這些碎石場和用火的痕跡不進點著頭,十萬年了啊,聽到講解人員說道,“我們這裡還不是最古老的,現在世界上最古老的用火的記錄就在西南邊的西侯度人,他們差不多是一百八十萬年前就有用火的記錄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火遺蹟”!
許樂還真的不知道啊,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華夏文明的博大和源遠流長!
“在我們這裡,發現了三枚人牙化石、一個小孩右腦頂骨化石,許副職廳如果有時間可以到西侯度和泥河灣遺址去看看,泥河灣的遺址更為久遠都已經超過二百萬年了,而且那裡的序列更為完善從來沒有斷過”!許樂連忙謝了一下,泥河灣就是遼河的西邊,桑乾河一代,在晉東北、冀州、蒙內區交接的地方,許樂用藏之語給兩位大師和桑傑講著,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啊!
轉悠了半個小時,許樂隨後撿了一塊看似打磨過的石頭,留作紀念,然後謝過工作人員,結果他們送給的資料直接就走了!
許樂告訴了一下清凝大概的地址和行進路線,隨後他開啟電腦,架在腿上寫了起來,《滅堯舜者,禹矣?》
一九七八年的一個夏天,在我國考古界發生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陶寺遺址的發現並挖掘,從而揭開了華夏曆史上沉重的一頁,現在來看竹書紀年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真實性,那就是禪讓制的黑幕並不像所說的那樣美好!
許樂首先描述了第一個基本的事實,禪讓制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的,最開始是兄弟相傳、父子相傳,是到了周才確定下來時父子相傳,大夏都不是,商更明顯;黃帝傳給少昊也就是喧囂,然後是顓頊,接著是帝嚳,帝嚳傳給了大兒子,大兒子不成才傳給了堯帝,那麼堯帝怎麼可能傳給舜呢?
第二個基本的事實,堯帝在平陽也就是現在的襄汾,舜帝在蒲坂也就是現在的永濟靠著黃河拐彎的地方,禹帝在安邑也就是現在的夏縣,這三個地方平均都各有一百公里的距離啊,為什麼禪讓制不是在原地呢,那樣不是更方便嗎?一個個都號稱自己那麼勤儉節約為什麼還要興師動眾的再另外選地方呢?熟悉不是最好的嚮導嗎?那就是大家都在互相防備著啊!
隨後他開始描寫起所看到的的墓葬的景象,描述著一起四千年前的滅門案:
案發現場,實際上是一個史前王城的宮殿。當考古學家們向宮殿殘垣下發掘一米後,數個擾坑中出現了密密麻麻的骸骨,多為斷裂的肢骨以及散落在各處的頭骨,似乎四千年前兇手將受害者的殘肢擺成了意義不明的符號,這些骸骨按照某種規律擺放,十分駭人。
單其中一個擾坑中,考古學家們便整理出三十六具遺骸,骨齡十四歲以下的九人,十四歲以上的二十七人。這些遺骸大多都是不完整的,唯有一人留下了“全屍”,那應該是一個女性,看身材。
想著那個觸目驚心的場景,一根長約半米的牛角貫穿了她的身體,不過,貫穿傷並未致命,從那人遺骸的頸骨斷裂來看,在被牛角貫穿身體後,這名婦人並沒有死,而是被人們丟棄在了滿是斷肢的擾坑中。隨後,兇手用腳踩斷了這名女人的頸椎,然後,將所有罪證掩埋了。
那麼,在這起事件中,兇手是誰?受害者是誰?
從這座宮殿遺址的規模來看,當時,此地的遠古王族地位顯赫,王城規模約在三百萬平米。要知道,平遙古城才只有兩百萬平方米,這座位於二里頭遺址的王城比平遙古城小不了多少啊。令人驚歎的是,這裡還有類似於天壇、地壇一樣的祭臺。並且,還有雙城牆、居民區,手工業區、倉儲區、墓葬區一應俱全。可以說,這兩座建築完全按照我國古代禮制佈局。
那麼,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說明,在夏朝之前古代禮制就已成型,這是非常驚人的發現。長久以來,因為缺乏考古證據,所以,許多國外史學家不肯承認我國長達五千年的文明,只認定有實物證據的有商一代及其後的三千年文明。所以,從民族意義上來說,陶寺遺址的發現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隨著考古工作的繼續,一個更加震驚的事實浮出水面:陶寺王城是堯帝時代的王城!五帝的王城竟被人以最野蠻的手段毀滅了!
許樂得出了一個很殘酷的推論:屠堯王城的人可能是大禹!
眾所周知,大禹是鯀的兒子,由於,鯀治水不利,被舜處死在了羽山,激起了夏族人的仇恨。繼位的大禹不但是夏族的首領,還是一個揹負殺父之仇的兒子。由此,舜命令大禹子承父業繼續治水的動機就值得思考了,知其不可為故令為之,難道是要斬草除根嗎?
而大禹真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效命於舜而愧對族人呢?大禹隱忍了十三年,當洪水被扼制後,禹理應享受榮耀和各部落首領的支援,以及武力的歸附。洪水已不再肆虐,可是,大禹胸中的洪水才剛剛決堤,大禹就要讓舜的所有族人成為父親的陪葬!
經過幾天幾夜的屠殺後,大禹最終帶領族人離開這片讓他憤恨了半輩子的地方,遷徙到豫州二里頭重建家園,這就是大禹推翻舜統治的故事。
到了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居然親自追殺有窮氏到達今天的連雲港,實現了祖仇的報復,這是不是大夏對遠古時代三皇五帝的徹底清算呢?
但是許樂有個事情乜有弄明白,有必要這麼狠嗎?基本上仇殺首惡者就夠了啊?更何況這裡是堯都啊,難道舜帝在這裡,不是吧?許樂在這一點上感到很納悶,這不符合那個時代的特點,這是滅門的慘案,更何況各個派系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不過許樂還是先做了一個結案,合上了電腦!
許樂靠在車座子的後背上閉著眼睛想著這一切所看到的,突然聽到清靈說道,“姐夫,那些東西都是什麼啊”?
許樂知道她問的是什麼,不過他啥也沒說!
“清靈,如果你以後總是該問的不該問的都胡說八道那就不要再出來了”,清凝對清靈說著,清靈吐了吐舌頭!
許樂在想著一個問題,看著被車子飛馳而過的山脈、村莊,稷山、冀城、晉城、垣曲、曲沃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到了夏縣,感受著濃郁的歷史氣息,還是破破爛爛的樣子,還有鳴條新村的指示牌,“湯伐鳴條,桀逐南巢”,為什麼從南亳跑到了這裡呢?桀不在二里頭嗎,他在腦海裡想象著行進的路線搖著頭,那邊也很適合做戰場啊,但是是一馬平川!
是桀在這裡休假呢還是專門來這裡打仗呢,亦或是希望藉助祖地的力量嗎?
看到了西陰村、師村遺址的牌子,清凝問了一下是否需要下去,他搖了搖頭,繼續向前,越過了黃河,來到了著名的三門峽廟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