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致敬文明守護者(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樂突然好像有點明白了,到底什麼是守護,什麼是薪火相傳,悠悠洮河養育了兩岸繁衍生息的人類,孕育了燦爛的洮河文化。馬啣山腳、駱駝崖下、洮河之畔,三四千年前,這裡是夏商周三代的發源地,甚至可以是華夏起源的重要地,在這裡,古羌人心情勞動,創造了舉世聞名的辛店文化與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齊家文化,創造了華夏的彩陶文化和玉石文化,就是這樣的人在不求回報的守護著,無怨無悔,他的心情突然有點沉重。
他突然想到了大夏河、想到了湟水、想到洮河、想到了黃河、想到了渭水,所有的一切都想著共同的方向不斷的匯聚,從雪山高原向東緩緩流淌著,匯成了一副副壯美的畫卷,所有的人都在參與著這一切的建設啊,只不過我們平常看不見他們而已!
隨後,老太太就給許樂講了起來,從九二年退休之後,回到家鄉,看到由於大家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很多彩陶都被打碎,有些彩陶還被文物販子倒賣。看到大量彩陶破壞流失,焦慮不已。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寶貝,向更多人宣揚辛店彩陶文化保護意識,她準備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將自家的農家小院改選成雍州第一傢俬人博物館辛店文化博物館,把自己搶救保護的約四十件辛店文化型別的彩陶陳列展出,同時繼續蒐集更多的彩陶予以保護。
老太太很驕傲的根許樂說道,“現在,我的兒子楊楠也喜歡上了歷史文化收藏、我的孫子我也想讓他學習考古、研究辛店文化,今後也要加入到彩陶保護的隊伍”
看著老太太驕傲的眼神,許樂的雙眼有些發癢,他站了起來,衝著楊蘭鳳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把老太太嚇了一跳,正好從外面進來一箇中年人,看到這一幕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媽,咋了啊”?
“沒咋,我剛才給這個年輕人講了一下我的打算,他就給我鞠了一躬啊”!老太太攙扶著許樂直了起來!
“大媽,我謝謝您,我不僅僅代表我自己,我代表國家也謝謝您,是您讓我知道了到底什麼才是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樣,我也不太清楚您這是要咋弄,但是我覺得您保準需要資金的扶持,您能讓我看看您這還有什麼東西嗎,給我看個兩三件就成了,您回頭給我留個通訊方式,後面我會讓人跟您聯絡,看看怎麼樣能幫您把這件事情做起來”!許樂認真的說道。
“小夥子,那真是謝謝你了,不過,不用了,我們慢慢來,不著急的”,楊大媽雖然很感動一個外人的幫忙,但她還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來弄!
許樂點點頭,“沒關係,先聯絡著,如果有需求您您再說,我不是收購文物的,我也不是盜墓的,這個您放心”!
突然許樂就聽見剛才進門那個中年人從屋子裡拿著一本雜誌跑了出來,“媽,您看看,您看看,他是不是許樂啊,是許副職廳”!
許樂當時一愣,我到這犄角旮旯都有人知道,不會吧?
那老太太一愣,隨後拿起了雜誌,看著不清晰的照片,對照著許樂,有點發虛的說道,“您真的是許副職廳”?母子二人都有點不敢相信,一個國家幹部自己一個人跑到這來了,真的假的啊?
許樂衝著楊老太太點了點頭,“大媽,我就是許樂”!
“天啊,太好了啊,你寫的文章我們都看了,我們還一直琢磨呢,您啥時候能到我們這邊來看看啊,我們這的東西可多了啊,沒想到您真的來了”!老太太跟個小姑娘一樣,一下就跳了起來,“許副職廳”,剛要說話,許樂直接給打斷了,“大媽,您要是想讓我多呆會,您就叫我許樂好了,要不我抬腳就走”!許樂假裝邁著步子!
那老太太一下有點遲疑,“這成嗎”?
“沒啥不成的,什麼廳不廳長的,我覺得你們做得更好,更有意義”!許樂說的很正式,“是你們讓我知道自己欠缺了什麼,我感謝你們還來不及呢”!
“許樂,那好吧,您跟我來”,隨後,楊鳳蘭老人領著許樂進了屋子,許樂就看見屋子裡面擺著好幾十件的陶器,什麼陽紋彩陶雙耳罐、羊角紋S紋雙耳彩陶罐、馬鞍口幾何紋黑紅彩陶罐、鉤紋鬲、雙耳杯等各式彩陶,他看著這些彩陶就好像是看到了古羌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楊老太太帶著許樂一邊看一邊給他講著這一件件的故事,也在訴說著辛店文化是西北地區一支重要的文化遺存,其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鑄銅業有較大的發展,器型有錐、矛、匕、鑿和銅炮等。陶器以本地的夾砂紅褐陶為主,攙有石英砂、碎陶末、蚌殼末和雲母片等攙和料。陶質粗糙、疏鬆,火候較低,器表多磨光,有的施紅色或白色陶衣。器型以罐為主,有鬲、盆、杯、鼎、豆、盤等。彩陶的數量較多,彩與陶胎結合不緊密,易脫落。多圜狀凹底器,主要器型有罐、盆、鬲、盤、缽、杯。紋飾別具一格,筆觸粗獷,以雙鉤紋、S紋、太陽紋、三角紋為主,還有少量的動物紋犬紋、羊紋、鹿紋、蜥蜴紋等,反映出了畜牧生活的特色。除素面陶器外,紋飾常見彩繪、繩紋、劃紋、附加堆紋等。彩陶圖案中由三條線繪製的有羊角雙勾紋的陶罐是這種文化型別的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花紋,此外還有一些動物圖案,如象生的犬形紋等。器形以平底器為主,其次是圈足器和三足器,主要器物有盤、缽、盆、杯、碟、罐、甕、甑、鬲、鼎等十多種。
隨後老太太又帶著許樂去了另外一個墓地和聚落遺址,看到大多數都是位於河谷兩岸的臺地上。房屋形制較單一,多為長方形半地穴式建築,門道設在西邊,呈斜坡狀,在居住面中間有一圓形灶。也看了好多的當時的工具,以石器為主,常見的有斧、鏟、刀、錛、杵、臼、研磨器和石磨盤等。其中石斧的種類較多,可分為梯式、長方形和帶肩式幾種;石鏟形體較大,且刃部較寬;石刀呈長方形或橢圓形,在刃部兩旁各打一小缺口,它與遠古時期那種兩側帶缺口的石刀有明顯區別。
楊老太太給許樂講著辛店的冶銅工藝水平已遠超過青銅文化初期的齊家坪。銅製品已不限於小型的工具,而且當地已能鑄造青銅容器了。許樂還看到了鍊銅爐的爐襯殘塊,在爐襯外沿還掛著一層銅渣。另外也有不少瑪瑙珠、綠松石飾、骨管和小銅泡的碎片,能夠看出來工藝水平都很高。
許樂感覺比看教科書和那些教授講的深刻多了,這才是真正的保護啊,只有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真正的保護,這難道不是文明的傳承嗎,難道傳承真的是金銀財寶嗎?許樂不斷的問著自己!
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責任真的很重啊,不是探尋文明的真相那麼簡單,更為主要的是如何讓大家從內心去接受和保護著一切才是更主要主要的事情!
只有這樣,能夠讓所有的人都自覺地自發的動起來,才能真正發自內心的去保護這一切,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華夏文明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