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歷史傳承有人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啊,先給你講幾個人,一個呢是我的老師徐九日先生,兩個呢是我的同事梁思久先生、夏大鼎先生,還有兩個是李三齊先生和張光明先生”,先生緩緩地說著,好像是回到了過去。
“我的老師呢也就是徐九日先生出生於一八八八年,他是豫州人,所以你要記得將來如果有機會帶我過去看看啊”!
許樂點點頭!
“先生呢,你知道,先生曾經用過一個名字叫‘老傻’,他啊,是真的傻啊”!說著說著先生的眼淚流了下來。
“許樂啊,你知道嗎,他是二七年華外第一個歷史考察團的華方團長啊,那個時候走了那麼一大片的地方啊,取得了震驚的成績,但是現在沒人知道了啊,你能明白嗎,那個時代把他的成績都給抹了啊”!
“他就是傻啊,他對學生太好了,動不動就領著學生去要說法啊,動不動就支援學生啊,當時的正反府根本就容不下他啊,所以都管他叫傻公啊!他啊,還傻在一直都往上古鑽啊,他一直都堅信華夏豐富的文化典籍裡的古代神話傳說都是有事實淵源的,比如說他寫的《華夏古史的傳說時代》就是華夏第一部系統研究古史傳說的專著;其《一九五九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為研究華夏文明起源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啊!另外還有《禹治洪水考》、《略談研究夏文化的問題》、《徐九日西遊日記》這些書籍,都是傻鑽研啊,從來不管別人怎麼說。!”
“現在很多都已經沒有了,我這還有,你回頭把它們都拿走,還有一些手稿!”
許樂知道這位師爺,但是隻是知道大概,但是更詳細的就不清楚了,聽著先生娓娓道來,想象著一位清瘦面容,一縷白鬍須的老人的樣子,是那麼矍鑠的樣子!
“先生啊,是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者啊,這個是夏一代的起始啊雖然沒有明確但是跡象很明確,值得人去努力啊,你要記住了這個地方”!
許樂點點頭!
“那個時候啊,先生都把《漢書》、《後漢書》、《晉書》、《隋書》、《舊唐書》中的地理志,以及《西域圖志》、《聖武紀》《蒙古遊牧記》這些都背的滾瓜爛熟啊,你啊,這一點一定要加強啊”!
先生這事告訴自己方法!
“先生的為人啊,我就給你說一個事情,那個時候考察團,洋人多牛氣啊,整個都快斷糧缺水乾旱,駱駝都死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先生寫下了最豪邁的詩句‘時景雖嚴吾當行,猛進不需愁途窮’,明白嗎,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啊,因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們華夏的事情啊,我們為什麼誰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是為了祖宗是為了後來人啊”!
“他們那一批人,後來有在生物界,有的在礦藏領域,還有的去了高昌古城,還有的挖到了居延漢簡啊,但是先生一個字都沒有說是自己的功勞啊,都是他們自己的,你要明白,先生不是在為自己爭什麼東西,有些東西爭是爭不來的,也沒有必要自己做到了就成了,我們其實很多人都是踩著先生的肩膀再往上走,就包括我啊”!
“我是先生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啊,那個時候先生在燕京師大做校長啊,我就是燕京師大的,就跟他學習,後來都一起往滇南省跑,我也跟著跑,後來先生去了京大也讓我跟著過去了,我是跟著先生一路跑過來的,我今天的成就根本就離不開先生啊,你知道嗎,許樂,我的鬥雞臺的報告和工作都是先生帶著我弄的啊,他放棄了京都的教授,放棄了豫州大學校長的聘任書,尤其是放棄了他在歐洲的專業哲學啊,他就跑到了寶雞啊”!
蘇先生邊說邊哭,四姐下樓來,許樂衝著四姐搖了搖手,示意她沒事!
“沒事的,沒事的,我都沒人說說這些內容啊,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我也差不多了,但是我害怕有些事情別人不知道啊,我想念叨唸叨,你知道嗎,你知道嗎,《華夏大百科全書·考古學》“著名金石學家、考古學家”序列,根本就沒有徐九日這個人的詞條啊。你明白我這心裡有多苦了嗎”?
“老師,沒事,你說我聽著,您就別太悲哀了,不管怎麼樣師公在當代也開始逐漸被人所重視,對吧”?
“對,是啊,為什麼現在會被重視呢,不就是正反三臺需要嗎,又把老師給抬出來了啊”!
“先生,您也不能這麼說,我聽您剛才說完了其實我就很贊同的啊”!
“嗯,好,那你好好研究下去,我再給你講講梁思久先生,思久先生啊,比我大四歲,但是我從來都把思久先生當做我的先生,他是黴國合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啊,我跟他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方法啊,他一回來就去龍江省的昂昂溪遺址啊,後來又去安陽的小屯和後崗,你知道人家管他叫什麼嗎”?
許樂搖搖頭,“人家管他叫‘鋤頭考古學’,他是龍山文化最全面的闡釋者和分階段的命名者,他不僅接受過西方考古學正規訓練還引進傳播了現代考古學的方法,又使之切合華夏國情與文化傳統。他還認為要了解古人如何製作器物,最好能從現在的民間手工藝技術入手。但是啊,他是活活給累死的啊,他太著急了,他就像是飲冰先生一樣,像他大哥一樣,那麼熱愛我們的華夏,恨不得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進去,五四啊,就走了,才活了不到五十歲啊,許樂啊,知天命啊,他都沒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