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便是第3題。

試簡要分析“一種美味”的多重意蘊。

對於許多人來說,分析意蘊,往往是最讓人抓心撓肝的,畢竟意蘊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實在無從下筆。

可對林北來說,這還不是有手就行?

一句“筆來”,那比標準答案還要標準的答案,便瞬間“躍然紙上”。

“①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魚湯”,或僅僅是對“魚湯”的渴望,便成了滿足口腹之慾的一種“美味”。”

“②圍繞“魚湯”的烹製,是一家人快樂、親情和希望的醞釀,這種處於生活重負下的情感“美味”彌足珍貴。”

“③在此過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發現與成長,更是能夠滋養一生的特殊“美味”。”

嘖嘖,邏輯清楚,條理清晰,且層次分明,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如果這還不能拿到滿分的話,估計再沒有什麼答案可得滿分了吧?

至於最後的第4題,也是讓周布衣覺得難度最大,因為涉及到【詭異的光】,而讓他苦思冥想,抓心撓肝都不會的題。

林北卻稍一琢磨,便嘴角驀然上揚,然後“噠噠噠噠噠”的寫下答案。

“①情節在結尾處突然逆轉,在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效果上,與“歐亨利式”的結尾有暗合相通之處。”

“②因前文設定的伏筆若有若無(“掀鍋蓋”“不記得細節”“忘了味道”等),讓結尾呈現出某種魔幻色彩。”

“③結尾情節安排表明“魚未入湯”,詭異之處有深意,引發讀者對美味意蘊作深度的思考與探究。”

“④結尾提示了“美味”的含義有表裡兩層,與標題“一種美味”構成呼應。”

沒錯,就是如此的簡單。

6分,鐵定到手。

而4題全部加起來,便是20分,林北必然滿分,這話他說的,即便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來了都改不了。

其實之前周布衣之所以覺得這題很難,無非是他沒經歷過曾經父輩那種物質上極端匱乏的生活狀態,以至於他理解不了,所以這篇閱讀理解便成了他的送命題。

可林北兩世為人,他曾經007工作還上頓不接下頓,又豈能理解不了?

其實這篇【一種美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星爺的電影《食神》。

當一個人吃到一種他從未吃過的美味的時候,大概是這樣的:“一種美味所能帶來的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它還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包括精神的愉悅。”

“由此,簡簡單單的一頓飯也就上升到了人生意義的高度,這個時候,哪怕是木子誕親自下場,在你耳邊說“人間不值得”,你也會嗤之以鼻。”

“人間太值得,還有那麼多的享受在前方等待著我們,那種名為希望的東西本就是人生最好的動力燃料。”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吧?

所以說,星爺的電影往往離不開現實,一開始不能理解,只不過是自己沒經歷過社會沉澱,沒遭受過社會毒打罷了。

當一個人經歷過了,毒打過了,蛻變過了,回憶自然就無窮了。

而這篇【一種美味】,也是如此。

至於那道魚眼裡【詭異的光】,彷彿是在嘲笑我們,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傻?你喝的只是豆腐湯,不是魚湯。

但這條蠢魚又怎麼能明白?

真正的美食從來就不是來源於高階的食材,而是在激發味蕾的同時還會引發精神的愉悅,或許是一段人生的思考,或許是一段感情的流露等等。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