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送命題,還是送分題?(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麼重要的考試,林北會不看文審題,而瞎寫亂做一通麼?
答案,自然不可能啊!
恰恰相反,這一次考試,他做的極為認真,可謂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的那種。
畢竟這可是傳說中出卷題葛大爺出的所謂“難題”,他當然要嚴陣以待。
只不過……
在他拿到試卷,在他寫下名字和學號,掃完卷面題型之後,其臉色立馬微沉:“尼瑪,我期待一週的聯考,結果就這?”
“題型看上去倒是挺新穎,與以往考試不同,卻根本沒啥難度啊!”
“感覺都不夠喝一壺的,又有如雞肋一般,真是枉費我期待這麼久唉!”
這是林北下意識的想法。
不是他自大,也不是他驕傲,更不是他想要裝逼,而事實便是如此。
真的是太簡單了,確實沒啥難度。
但凡平日上課用點功的人,這樣的卷子,應該都能做的出吧?
不說打個滿分150,但拿個130或140的高分,卻是輕輕鬆鬆。
只見……
林北花了30秒鐘,將第一道閱讀理解仔細研讀一遍,然後就開始動筆答題了,無需思考,更不需要草紙的那種。
畢竟,這閱讀理解真的簡單。
【一種美味】,內容雖然很長,字數雖然很多,但太通俗易懂了不是麼?
全文內容總結,無非是……
“一條草魚,為快被貧窮壓彎了腰的家庭帶來了難得的溫馨和希望。”
“一句三子該上學了是一個轉折,母親為兩個大點的孩子只能重複貧窮的生活而愧疚。”
“三子在灶前找到了那條本該被吃掉的魚是另一個轉折,將一種美味賦予了新的意義。”
只要讀懂這三點,後邊甭管出多冷多偏多怪的題,答案都可呼之欲出。
比如第1題(1)問中陌生的光,其含義是:“①與平時的不滿和責備不同。②表達了母親的驚奇、讚賞與欣慰。”
第(2)問中陌生的氣息,含義是:“①與平時家庭氣氛苦澀沉悶不同。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期待與想象。”
至於第2題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母親端著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過父親別口不擇言,但是現在她卸去了笑容,朝著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這倒是稍微複雜一點,但也就是三點,手速有多快就可寫多快。
“①“示意”“卸”等神態細節描寫,包含對照意味,細緻刻畫出母親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變化。”
“②“出神”兩次出現,強調了母親沉浸在茫然、憂心和無奈的心理狀態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實景的描寫,也是母親心境的形象寫照——為未來生活負擔加重而憂慮,因兒子不能均享讀書機會而愧疚。”
毫無疑問,這就是送分題。
林北只恨自己手速太慢,以至於他花了將近一分鐘,才寫完所有。
看來,明日還得練練手速啊!
不然也不會出現如今天一般,完全跟不上大腦思維的窘迫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