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看向古代詩歌閱讀。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出山猶帶骨毛清。】

【白雲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通常來說。

詩歌閱讀,也就是詩歌鑑賞,絕對是語文試卷中,最難的一部分。

雖然所佔比分不算大,可得分卻往往是最低的,常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但對現在的林北來說。

還是兩個字,簡單。

畢竟他僅閱讀一遍,便明白了這首詩歌的一切,翻譯和主旨大意瞭然於胸。

嗯。

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吧?

比如首聯緊扣“出山”二字,寫出山路途;頷聯承接上文,寫出山路上所見;頸聯和尾聯轉到曾鞏對“出”與“隱”的看法。

只要明白這三點。

那做對後邊的題,就真是太簡單了。

就如第14題。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山之初的曾鞏,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明淨爽利、風骨秀異的高土形象。

B:頷聯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白雲和流水對於曾鞏出山的態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雖然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羨慕。

D:陳師道在詩中書寫了曾鞏的人生志趣與處世情懷,筆端飽含敬佩之情。

很明顯,答案是C。

詩歌中明明說的是身在棺場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而嚮往隱居山中的僧人,但C選項卻胡亂代入,不錯才怪。

所以林北只花了1秒鐘,便拿下了這三分,而看向第15小題。

【15: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係的?請簡要分析。】

這是詩歌閱讀第二小題。

算是難點和失分點。

一共6分。

但一般人能拿三四分就不錯了,想拿五分,乃至滿分六分,難度很大。

因為它涉及許多關鍵詞。

且唯有圍繞題意論述,層次分明,語句通順,內容完整,才可拿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