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變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昊哼了一聲道:“在我眼裡她只是使署的一個書辦,自然要公事當先。老王,換成他是個男的,你也會留他吃飯嗎?”王默山頓時無言以對。
——————————
申時末刻,楊昊回到豐安防禦使署。
內書房前小院中,關索與淺水清正在低頭閒聊,見楊昊進來忙一前一後迎了上來。楊昊將馬鞭交給隨從說道:“關索一個人進來,其他的人都退下。”淺水清聞言站住了腳神情黯然地退了下去。
關索捧過一碗茶,小心賠不是道:“大帥要查劉弘逸的底。一時忙不過來,屬下就請了水清姑娘來幫忙,又怕自己說不完整,所以就擅自做主讓她過來了。”
楊昊道:“我把事情交代給你,自然要問你。你有本事找人家幫忙,那也可以,可總不能連話也要別人代你說了吧?要是這樣,我還要你做什麼?好了,說吧,這半天你們都查到了些什麼?”
關索拿出一張紙,清清嗓子念道:“劉弘逸、祖籍揚州,今年四十五歲,七歲淨身入宮。歷任內侍省掖庭局宮教博士,宮闈局丞,內寺伯,內謁者,內給事,內常侍,山南東道監軍使,劍南西川監軍使。今年六月回京,接替仇士良出任內外五坊使。此人心思細密,幹事老成,不結黨,不營私。在內侍省當差時有‘善人’的稱號,大奸大惡如王守澄也對他另眼相看。”
楊昊冷哼了一聲道:“什麼大奸大惡?你認識王守澄嗎?”
關索陪笑道:“屬下自然不認識。”
楊昊訓斥道:“你身為參謀校尉,收集的情報要精準,說的話要有理有據,含糊不清的事不要妄下結論。什麼大奸大惡的?說王守澄就說王守澄,不必在他前面加上這四個字。”
關索連連稱是,垂手不言。
楊昊解開腰帶用溼毛巾擦了擦身上的汗,將毛巾丟給關索,說道:“剛才在門房又見到關老爺了。怎麼回事?不是讓你接他人家回去歇著嗎?”
關索忙答道:“接了,可是老爺子說他閒不住。在家待了半天是腰痠腿疼,沒辦法我只好由著他了。”
“那就給門房打個招呼吧,別累著他老人家。”楊昊拿起扇子一陣猛扇,忽然想起一事轉身對關索道:“擬封信給孟將軍,向他通報一下劉弘逸的事。”
“我看這信還是讓水清姑娘擬吧。”關索端起銅盆就往外走,“她也是你的書辦,本事不比我差,為何事事都要找我?”
楊昊聞聽這話,把扇子劈頭蓋臉朝關索打去,關索嘻嘻一笑彎腰撿起扇子,說道:“水清姑娘才情文筆都勝過我,這是你自己說的,再說你既然請了她做書辦,也不好把人家晾在一邊吧?我看的出她是個認真做事的人,稍加歷練……”
關索的話還沒說完,楊昊大喝一聲:“不願意寫就滾出去!”
關索聽了這話,忙將摺扇放在案頭,矮身逃了出去。關索出門後折到書辦值房找到了淺水清,叮囑她即刻草擬一份給孟博昌的書信,回頭送給楊昊閱定。淺水清自然不敢怠慢,問明瞭大要,忙伏案擬寫。
書辦值房在使署簽押房左側,但楊昊日常辦公卻在簽押房後的內書房,由值房到內書房要透過簽押房的右角門。
淺水清擬好信走出值房,路過右角門時卻被兩名錦衣大漢給攔住了。使署內院只有書辦房裡的四名書辦和侍從室的八名侍衛,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內,即便是刺史張虎臣來訪,他的隨從也必須留在外院的廂房。這些是什麼人?不僅能進內院,還能帶著兵器?
“叫你站住,你聽到沒有。”來人是長安口音。他伸出的手差點觸控到淺水清的前胸,淺水清停下腳步,揚了揚手中的公文袋,小聲說:“我有緊急公文呈報。”
“那也不能進。”另一個錦衣大漢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青筋爆出的手扶在了刀柄上。淺水清見勢不妙,忙轉身退回了值房。
值房裡此時空空蕩蕩。按規例申時後書辦們便可回家,值房裡只須留一名書辦值更。淺水清就住在使署,單身一人又無處可去,因此常主動留下值更。
“他們究竟是什麼人?他們在這幹什麼?”想到那兩個大漢的兇言惡語,淺水清心神不寧,坐立不安。思來想去她決定去找關索,將所見所疑告訴他。關索雖然已出任參謀司參謀校尉,但他還兼任著書辦房領班的差事。淺水清到使署的這些日子,因公務跟他多有接觸,論親疏她只相信關索一人。
主意打定,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出去。值房的前門肯定是不能走,值班書辦突然離開,肯定會引起兩個大漢的懷疑。對,走後門,書辦值房的後院就是文藏庫(檔案室),書辦起草公文時常要到文藏庫裡查閱資料,為圖方便他們就在值房後牆開了個門,門前用書架擋著,除了自己人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後門存在。
管理文藏庫的小吏早已回家,唯一的大門已經上了鎖。淺水清一咬牙:爬牆出去!公文案牘雖不值錢卻很重要,文藏庫的圍牆也修的格外高,好在院角有棵歪脖子棗樹。淺水清就攀著棗樹往上爬,吃奶的勁都用上了才爬上牆頭,她的手腕和臉上已經被棗樹上的刺劃了好幾道血口子。她坐在圍牆上喘了口氣,便小心翼翼地轉過身去,牆外可沒有棗樹,要想下去只能跳了。
“好高的牆呀。”她深吸了一口氣,把眼一閉,把牙一咬,正要發狠跳下去。
忽然腳脖子被兩隻大手拽住,沒等她弄清怎麼回事,人就被兩個巡邏路過的侍衛拽了下來。二人不問青紅皂白按倒她就是一頓拳腳,直到淺水清哀聲苦叫,二人這才停住了手,將她翻轉過來一看,不覺都愣了:使署裡有名的美女書辦,誰不認識?
淺水清顧不上跟二人計較,急忙說道:“快帶我去見關校尉,有人要加害大帥。”
——————————
注:報狀,是由進奏院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訊息的書面報告,是官報的雛形,正式名稱為“進奏院狀”。唐代諸多古籍中的“狀報”、“報狀”、“上都留後狀”、“留邸狀報”,均指進奏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