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變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豐安渡河南行三十里是一塊黃沙地。從開成元年九月底開始,一批外地人突然在這裡安扎寨營,並將方圓一里的地方圈起來,掛上木牌明示不讓外人進入。
這裡屬豐安城南巡防營的防地,距離牙寨有十里地。但巡防營不但沒有派兵驅趕,反而派出騎兵為他們保駕護航。到十月中旬,豐安的大街小巷就傳開了,刺史府和梅山煤礦將聯手在這裡建成一座新煤礦。
十月初八,是個黃道吉日。這一天楊昊在程克領和豐安縣令朱驤楠的陪同下渡河而來。這天所有的工人都停下手中的活,把目光都集中在一個黑黢黢的洞口上,一個四旬左右的黑瘦漢子焦灼地在洞口邊走來走去。楊昊和豐安的一干官員則等候在十幾丈外的竹棚裡,竹棚裡有茶水果點,但此時誰也沒有心思去喝茶吃點心,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那個黑黢黢的洞口上。
辰時末,黑洞裡終於有人爬了出來,滿臉黢黑,背上揹著一個竹筐,裡面放著半筐黑的發亮的煤炭。
黑瘦漢子疾步搶上去,從竹筐裡拿出一塊煤炭,用手掰成兩段仔細地看了看,又相互敲擊了一下,緊縮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同樣緊張的楊昊和豐安官員們也都如釋重負地舒了口氣。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不僅是個大礦,而且煤層埋藏很淺,比梅山礦至少可以省去一半人工。這回咱們是發財啦。”
黑瘦漢子說到此時禁不住仰天一陣大笑,將手中的煤塊高高舉起。四下裡早已是一片翻騰。這個瘦漢子姓王,名叫王默山,是楊昊任命的豐州採礦使。此人原來是梅山煤礦的股東,後來退股自己開礦,千辛萬苦將礦開起來了,卻被當地官府藉口逃稅將其定罪流放,霸佔了他的煤礦。王默山變賣祖產才打通關節得以脫身,從此心灰意冷隱居鄉野讀書去了。
楊昊早有意聯合王仁通另開一座煤礦,卻苦於財力不足。從遊利達那得了這筆意外之財後,他才決定重拾舊夢。王仁通以體弱多病為由表示只願意出資入股,不願意再分身經營。他向楊昊推薦好友王默山,但前提是楊昊能說動他出山,楊昊親自赴同州相邀。二人一見投緣,王默山感其誠答應出山相助,條件是每新開一座礦山他要得到百分之三的股權。
楊昊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任命他為豐州採礦使,全權負責在豐州地界探礦、採礦。同時還讓他兼任新設立的豐州經濟學堂採礦系總教習,負責培養一批技術和管理人才。
“依先生看,這座礦幾時能產出銀子來?”楊昊焦急地問。
“明年十月吧。”王默山掐指一算,大咧咧地說道。
“有什麼辦法能早點出煤?”豐安縣令朱驤楠問。
王默山笑了笑,“辦法倒是有一個,只是不知大帥肯不肯了。”
“只要不傷天害理,不違大唐律法,有什麼不肯幹的。”
“好!”王默山直視著楊昊的眼說道,“請大帥把豐州之戰中擒獲的六百七十名回鶻戰俘交給我,我保證明年六月就能出煤。到年底可以上繳庫銀十萬兩。”
楊昊想了下,說道:“我可以把人交給你,但一年後你得把人還給我。至少九成九的人,我要看到他們還活著。”
王默山思忖片刻,點頭道:“大帥吩咐,我照辦就是。”
隨後由楊昊監督,王默山和朱驤楠簽署了一份協議,釐清了彼此之間的責權利關係。協議既成,豐安縣各官吏現場為煤礦辦理了各種文書憑據。這一切都忙完,已近正午,王默山道:“王某借城南巡防營牙寨備辦了幾桌酒席,商家開業講究個頭彩。請各位大人務必賞光。”說罷給眾人連連打躬。
楊昊道:“盛情難卻,就不要拂了王老闆的一片好意。僅此一次,下不為例。”車馬起行趕赴十里外的巡防營牙寨。路上王默山又向楊昊詳細地彙報了近期工作計劃,末了說道:“請大帥給礦起個什麼名字吧。”楊昊思忖片刻,說道:“就叫一礦吧,將來我們還要開二礦三礦嘛。”
城南巡防營隸屬警一營管轄,牙寨所在地是個人口近千的小市鎮。眾人車馬未到,警一營的統軍校尉吳波漢已經迎候在牙寨門口,迎接的人群中有一名女書辦極為扎眼,十八九歲的年紀,白麵如玉,目含桃花,雖然穿著一套寬鬆的書辦公服,但仍然難掩她那妖嬈凸透的身材。
王默山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女子,悄悄地問楊昊:“這就是你請的那個書辦?果然是個美人兒。”楊昊笑道:“你光知道她是個美人,可不知道她還是才女呢。她叫淺水清,書香世家出身,精通音律、擅歌舞,才思敏捷又端莊賢淑,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默山道:“大人把她讓給我吧,我這採礦使如今可是光桿一人吶。”
楊昊笑道:“你想的美,當初我讓你去女營招人,你不以為然。卻不知女營裡的那些人個個都是千里挑一的才女佳人,怎麼樣,如今後悔了吧?”
王默山笑著辯解道:“當日我不是忙著找礦不在豐安嘛,要不你把女營裡剩下的三十八個全給我,我保證好好安置她們。”
楊昊哼了一聲:“休想,若是讓你沉溺於酒色,你還替我找什麼礦?”王默山聞言哈哈大笑。到了營門前,楊昊翻身下馬,王默山年紀到底大了,費了半天勁也沒下來,看到眾人都在抿嘴笑,心裡一著急“骨碌”一聲滾了下來,惹得眾人都哈哈大笑。
王默山拍拍屁股上的塵土,毫不為意,他跑到淺水清面前堆起笑臉道:“鄙人是豐州採礦使王默山,城南馬上就要建起一座新礦,創業艱難,人才尤缺。鄙人想請水清姑娘來做礦長,不知意下如何?”
淺水清答道:“謝大人厚愛,水清才德做一書辦尚且吃力,豈敢執掌數千人的大礦?折殺小女子了。”
王默山還要糾纏,楊昊過來解圍道:“當著我的面就挖來牆腳,好不仗義呀。待會上席先自罰三杯酒。”眾人都在一旁附和。王默山見勢不妙,連擺手道:“玩笑,玩笑話,姑娘切莫當真。”
“大帥。”楊昊剛轉身要走,淺水清在身後輕輕地叫了聲,“有封從長安來的急遞。”
淺水清從貼身的招文袋裡取出一份報狀交給楊昊,報狀是天德軍駐長安進奏院遞送的。豐州名義上雖已歸入朔方,但張呈仍按時將所編纂的報狀遞送楊昊一份。王謙財力不足,對進奏院控制力有限,對此事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張呈在報狀中著重提到大太監劉弘逸升任樞密使的事,並用小楷在文字旁邊批了“劉非仇黨”四個字。楊昊幾眼看完將報狀交還給淺水清,吩咐道:“你辛苦一趟即刻趕回豐安,讓關索查一查這個劉弘逸是什麼來歷。”
“是。”淺水清收好報狀翻身上馬去了。
“唉,水清姑娘,怎麼走了呀?”王默山從牙寨裡追了出來,望著淺水清遠去的背影,埋怨楊昊:“大人真是不懂得憐香惜玉,這都到飯點了,你好歹留她吃了飯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