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靜水(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娘關是豐安的門戶,九娘關無恙,豐安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豐樂而安定。
一直為財政危機困擾的楊昊,因為孟瑤所贈的那筆五千兩黃金而暫時解了燃眉之急,當然,財政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毛毯廠雖然前景可觀,但一兩年內還指望不上,規劃中的木器廠和鐵器廠因為缺乏資金和人才一時還無法上馬。
楊昊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毛毯廠的建設上,這不僅僅因為毛毯廠前景看好,將來有希望會成為豐安的財政支柱,楊昊更希望將它塑造為一個典型,一種新型生產組織的典型,透過它的示範作用引發一場社會變革,至少是豐安城內的一場社會變革。他夜以繼日地工作,擬定規章、培訓人才、督導基建、規範工序流程。什麼都是零,什麼都要從頭開始。楊昊挑選了一批讀過書,腦子靈光,肯上進的年輕人,手把手地教他們,一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名詞概念,往往要講上半天才能讓這些豐安才俊們弄清它的含義。
所有人都看出楊昊在忙,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他在忙什麼,時間,時間,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小魚也不懂楊昊在忙什麼,但她確信自己的楊郎是在忙一件有意義的大事,她默默地支援著他,任勞任怨從無半句怨言。
除了小魚,關索也全力以赴,他不在楊昊挑選的十二才俊之列,但他的領悟力絲毫不在十二才俊之下。因為這個原因,毛毯廠正式建造廠房時,楊昊就全權委託他擔任總監督。關索不負重託,不僅提前一個月建成所有廠房,且創造性地將各廠房間的道路由泥土路改造成了碎石路。這個細節,當初楊昊設計圖紙時甚至都忽略了。
五月底,毛毯廠的第一塊毛毯下線。經過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評審,各項指標全部符合設計要求。
楊昊派人將毛毯樣品快馬遞送到洛陽交吳成龍驗收,半個月後,信使帶回吳成龍的親筆信,隨行還帶來兩名經驗豐富的制毯師傅。吳成龍在信中說,送去的樣品完全合格,但這類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只能銷往中小城鎮和農村,獲利微薄,他建議楊昊改變策略,製造精品,賺取高昂利潤,為此他特意高薪聘請了兩位大師級的老師傅來豐安指導。
楊昊採納吳成龍的建議,改變經營策略,將兩位師傅聘為工廠總指導,禮遇有加。兩個師傅對楊昊創設的新型工廠十分驚訝,同時也感激楊昊的禮遇,他們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經過一番改進,第二批送往洛陽的樣品得到吳成龍的高度肯定,豐安毛毯廠接到了一份五千塊高檔毛毯的訂單。
初戰告捷,讓楊昊稍稍鬆了口氣,自己精心培養的十二名弟子雖然已經大致掌握了管理一座工廠所需的理論知識,但畢竟還缺乏經驗,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簡直是無處不在。
楊昊明白很多問題只有靠時間才能最終解決,問題是自己有沒有這個時間。
佔據東受降城的董八成一刻也沒有忘記豐安兵敗之辱。為了籌集軍費擴充軍力,一向信佛的董八成下令拆除轄地內的六十座寺院,遣散僧尼六千五百人,得金銀財物近百萬兩。到開成元年六月初,董八成已擁兵近兩萬,這其中以兩千河東軍為班底的六個營“火鳳軍”最為精銳,“火鳳”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意,董八成就是要帶著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重返豐安,一雪前恥。
按照河東軍的編制,一個營是一千兩百人,六個營就是七千兩百人。足足是豐安守軍的兩倍!
久經沙場的董八成明白,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兵要遠遠勝過未經陣仗的新兵蛋子。為把新兵磨鍊成老兵,他把王謙和獨孤暢當作磨刀石,不斷東征西討,前後從王謙和獨孤暢手裡奪取了數十座軍寨,逼得二人不得不請北都留守兼太原尹、驃騎大將軍、武威郡王李載義出面調停。
李載義乃當世名臣,有大功於朝廷。但河東向來是劉清伶的地盤,太原更是劉清伶經營多年的根據所在,李載義這個北都留守兼太原尹,在太原說話的分量有時還不及劉清伶,為抗衡劉清伶。李載義暗中派人拉攏被劉清伶排擠走的董八成回太原出任北都副守兼太原少尹,希望藉助董八成的軍力抵消劉清伶施加給自己的壓力。
董八成的回書直截了當,他很希望回到太原府,但前提是攻破豐安城,報幾個月前的一箭之仇。李載義為了早日促成董八成回軍太原,便給王謙和獨孤暢施加壓力,促使三者聯合一致剿滅孟博昌和楊昊的叛亂。
董八成、李載義的一連串動作,楊昊並非毫不知情,豐安之戰後不久,為了控制和提高各軍戰力,楊昊就在刺史府裡創設了參謀室,負責情報蒐集和分析,擬定和實施作戰、動員計劃,指揮並協調各軍的作戰行動。與參謀室對應的是軍令司,負責掌管建軍、訓練、武官、兵籍、軍械、軍令等。
楊昊撥給參謀室的第一筆經費大部被用來收集董八成的各種動向。參謀室設參謀將軍,同參謀將軍,參謀中尉各一人,前兩個職位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人選,參謀中尉一職暫時由關索代理。
關索是太原府人氏,貞觀年間祖上便在太原落戶,對太原和河東各州十分熟悉,關索招募一批河東子弟回鄉刺探軍情,又成功策反豐安兵敗時被俘的肖勇,由他聯絡董八成軍中的舊部,獲取東受降城的動向。
楊昊將所獲情報一方面與孟博昌共享,另一方面則快馬進京呈報給寶曆社大總管。自韓約被殺,楊昊、孟博昌這一脈橫刀一直是由大總管直領,密信是由寶曆社設在麟州的秘密驛站轉交給大總管的。
密信發出後第六天黃昏,大總管的信使突然來到豐安刺史府,信使告訴楊昊,大總管對他能及時探知董八成的動向十分讚賞。大總管已經動用一些手段,讓朝廷下詔調董八成回河東出任節度副使,如此一來,河東雙雄劉清伶和李載義之間突然插進來一個董八成,河東局勢將變得十分微妙,豐安的威脅將不戰而解。
楊昊從心底裡佩服大總管手段高明,信使同時帶來大總管的一句口信,問楊昊打算什麼時候出兵驅逐豐安的別思過,楊昊告訴信使,如果能確定董八成秋季不會引兵西進,他打算在八九月份與孟博昌合兵攻取豐安城。
信使聽完後沉默無語。楊昊心中生疑,便問信使:“大總管可有什麼訓示?”信使道:“近來牛黨大臣奏議,要將天德軍拆分為二,豐安以東仍歸天德軍轄制,以西三州則恢復為元和初年設定,將豐安、永豐兩州降為縣,隸屬豐州,再將豐州劃歸朔方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