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年五月一日,王景從寶雞大散關出兵,直奔秦州。

後蜀得知大軍壓境,客省使趙季札毛遂自薦,要求前往秦州、鳳州防守。

孟昶立即任命趙季札擔任秦州雄武軍監軍使。

趙季札帶領軍隊一路而來,帶著自己的小妾和戲班子一起隨行,晚上歇息的時候還聽戲班子唱戲。當他走到德陽時,聽說後周王景的軍隊已經到達,並佔領了八個軍營,他嚇得不敢繼續前進,還上奏章請求辭去監軍使職務,並把小妾和戲班子一起送回蜀地。

當趙季札返回成都後,人們都以為後蜀軍隊在前線打了敗仗,全城陷入一片恐慌。

孟昶趕緊詢問前線戰事如何,這趙季札還沒到達前線,根本回答不上來,孟昶非常生氣,詔令把趙季札送交御史臺查辦。

御史審問了幾天,寫了一份奏章呈上來, 御史說:“趙季札不以國事為重,攜妾同行,而且未接到詔令擅自退軍,導致戰事緊張,百姓心慌,請求將其處斬,以謝國人。”

孟昶閱後詔準,隨即在崇禮門處死趙季札,儘管他是蜀國元老趙季良的堂弟。

……

六月三日,孟昶再派大軍迎敵,捧聖控鶴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李廷珪擔任北路行營都統,左衛聖步軍都指揮使高彥儔為招討使,武寧節度使呂彥珂擔任副將,客省使趙崇韜為監軍,一路浩浩蕩蕩而來。

鳳州威武軍節度使王環在威武城東邊巡察,突然看到正在巡邏的周軍,周軍的人數不多,只有一百多名騎兵,很快就被蜀軍包圍,周軍的排陣使兼濮州刺史胡立被擒獲。

孟昶又向北漢、南唐求援,相約共同起兵,對抗周軍,北漢、南唐答應出兵。

……

周軍出兵一個多月以來,並沒有在戰場上取得大的勝利,速戰速決的效果沒達到,反而消耗了很多物資,還面臨著被三個國家共同據敵的境地。

後周朝廷開始質疑這場戰役成功的可能性,宰相李谷因王景等久戰無功,且糧草運輸困難,堅持請求撤兵。

柴榮這時候又想到了殿前都虞侯趙匡胤,派他到前線觀察真實戰況。

趙匡胤奉命趕到前線,把主要戰場都走了一遍,花了十幾天時間做了較為詳細的盡職調查,此時他心裡已經有了打算。

從前線回來後,趙匡胤呈上一份奏摺:“陛下,秦州、階州、成州、鳳州本就是中原的土地,只是因為前輩石敬瑭與契丹勾結,這幾個州不願意接受遼人的統治,才投靠了蜀國,四州的百姓願意迴歸中原,這是民心所向。當前雙方的戰爭雖處於僵持狀態,但周軍士氣尚好,蜀軍比較焦躁,周軍如果加大兵力,加強攻勢,應該會取得勝利。如果取得這四個州,蜀國今後就沒能力再與我周朝對抗,也不用再擔心蜀軍襲擾我後方,可放手攻打南唐。”

柴榮看了這個奏摺,認為有道理,如果這四個州也拿不下來,談何統一事業,於是決意繼續討伐。

周軍調整軍力部署,以王景兼任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任行營兵馬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