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不一樣
章節報錯
端午節很快便到來,一連幾天都是陰雨綿綿的。公司放了三天假,簡意給老太太打電話,詢問是否要接她回來過節。老太太卻不願意回來,說寺廟裡的端午可熱鬧了,他們現在就已經開始準備粽葉包粽子了,她讓簡意不要擔心她,去周宅那邊陪周老爺子過端午。
周老爺子已經許多年都沒有回祖宅那邊過端午了,大抵是年紀大了的緣故,越是想念祖宅那邊的一切。於是今年準備回鄉下的祖宅過端午。
周紀寧和周起自然是依著他,他本是打算叫上週父周母一起的,打電話過去時才知道周起的外公生病住院,周母在那邊照顧。他索性也不叫上兒子了,讓他去岳家那邊幫幫忙。
端午就是放假的第一天,周起提前安排人回了祖宅那邊收收拾整理。他本是打算陪同老爺子一起回去的,但老爺子一向想得周到,讓他和簡意去寺廟陪老太太,晚上再回祖宅那邊。
所以早早的他同簡意就出了門,開車出發去寺廟。過節都是要堵車的,幸而兩人出門得早,到達寺廟不過十點多。
老太太知道簡意會過來,但卻沒想到周起會一起過來,直怪兩人怎麼不陪周老爺子。她在這兒可熱鬧了。
可不,節日裡的寺廟十分熱鬧,稍晚些時候就能見到絡繹不絕的香客,寺廟裡還舉行了包粽子大賽,由主持做裁判。
簡意手笨,但在清姨的慫恿下也參與進熱鬧中。周起不愛這種熱鬧,只在一旁看著。
見他待著無聊,簡意輕聲的讓他去走走,待會兒忙完後再給他打電話。
粽子大賽為時一個小時,以包得多包得漂亮的為勝出者。簡意三人連名次也排不上,倒是得了粽子拿回去自己煮。
清姨對節日是看重的,回到院子裡後吩咐簡意去煮粽子,自己則是將早採來的艾草掛在門頭上。在這兒住得久了,這小院儼然就是他們的家了。簡意的心裡難受不已,背過了身去。
粽子沒多時便煮好,但出去走走的周起卻沒回來。簡意給他打了電話,但在這兒訊號時好時壞,提示無法接通。她只得出了院子,四處去找他。
在他可能去的地兒找了一圈都沒能找到,她稍稍的猶豫了一下,往大殿裡去了。大殿裡香客眾多,濃重的香火味兒縈繞在鼻間。
她在一所較為偏僻的大殿裡找到了周起,他長身而立,在佛像前站著,手中拿著一炷香,大殿裡很安靜,陰天光線很暗,一點兒聲音也沒有。他並沒有發現簡意的到來,神情虔誠。不知道許了什麼願,片刻的默然之後上前將香插入了香爐中。
簡意是沒見過這樣的周起的,在他轉過身來之前悄無聲息的出了大殿。周起過了五六分鐘之久才出來,她佯裝出才過來的樣子,見著他便說道:“打你電話打不通,粽子煮好了,奶奶讓過去吃粽子。”
周起唔了一聲,兩人一同往小院那邊。
兩人回去時清姨已經將蛋煮好撈起來了,其中還加了寺廟裡剛挖起來的大蒜。說是可以除溼、避五毒,讓簡意和周起都吃上一些。
中午老太太難得的沒有午休,同簡意和周起聊著天兒。周老爺子體貼周到,她自然要更周到,到了下午便催著簡意和周起下山。說是下次過節她就下山了,不讓他們再跑來跑去。
老太太雖是一直催促,但兩人還是在下午四點多才下了山。帶上了老太太給的粽子。
兩人六點多才到達祖宅,今兒有賽龍舟,雖是已近傍晚,但仍舊還熱鬧得很。周起對這樣的熱鬧不感興趣,問簡意要不要過去看看。
天色很快就要暗下來了,老爺子恐怕已經等得著急了,簡意搖頭拒絕,讓先去祖宅那邊。
老爺子果然已經等得急了,已經打發人出來看了幾次了,車子一停下,一七八歲的小孩兒就徑直往院子裡跑去,一路喊著:“回來了,他們回來了。”
同他們上次來不同,門口掛上了艾草和燈籠,院子裡燈火通明,一副熱鬧的景象。完全沒有了平常的荒涼寂靜。
老爺子很快迎了出來,見著兩人笑眯眯的,說:“回來了,先休息一下,馬上就吃飯了。”
院子窗邊的小小的爐火上煨著雞湯,已經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兒。
兩人走到院子中央時周紀寧也出來了,他同上班時沒什麼兩樣,仍舊是襯衫西褲,見著兩人微微笑著打了招呼,讓阿姨將簡意帶回來的粽子放到廚房去。
宅子裡邊兒經過了修整,四處都是亮堂堂的,不復之前過來時的殘破之象。簡意去換了衣服下來,院子裡已經擺上飯菜了,除了周家祖孫三人和簡意之外,老爺子還叫來了鎮上幾個本家過來吃飯,這會兒人都過來了,熱鬧得很。
老爺子興致很高,和同一輩分的老人喝著酒。周起和周紀寧也沒能倖免,被本家的兄弟敬著酒。
周家雖是早已沒在這兒住了,但這些本家卻沒少得到周家的庇護。孩子上學老人生病,自有一筆資金提供幫助。還有修路搭橋之類的事兒,周家也沒少出手幫忙。
男人們喝著酒坐在一桌,另一桌則是女人孩子們,簡意沒有熟識的人,是有些拘謹的。同桌的大嬸們卻都十分熱情,讓簡意嘗這嘗那的,說是這兒的特色菜。
雖是讓大家來這兒聚,但每家過來都帶了幾個菜,各人的手藝都不同,擺了滿滿的一大桌。
知道簡意他們是傍晚才過來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了今兒賽龍舟的熱鬧來,據說比賽會進行三天,最後勝出者會有一筆不菲的獎金,這也是由周老爺子提供的。
當然,這樣熱鬧的場合,少不了各種各樣的小吃和小玩意兒。一嬸子讓十幾歲的女兒明天帶簡意去看,今兒男人都喝酒,明天周起未必能起得來帶她出去。
簡意是想出去拍拍照片的,應了下來,向那嬸子道了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