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考察學業,縣學力度文士多在場,自然看得出那是張夫子臨時才想出那樣的題,來故意刁難楊繼業的。結果楊繼業做出《詠石》詩,才名遠播,反而成全了楊繼業的名氣。

劉鑫銘原以為用《詠石》詩說事,誰知楊繼業一句話,讓他沒發再說,“楊兄,張夫子德高望重,我可不是那意思。”

對夫子的品行之事,劉鑫銘哪敢瞎說,急忙辯解。

“劉兄看來也不糊塗嘛,”楊繼業故意說,自然要對劉鑫銘有所反擊,免得他的話傳開,“今天文會盛世,先賢在座,我真不敢像劉兄那樣急不可待誦詩,覺得自己的詩還待斟酌。既然劉兄催了,張夫子又有令,我便獻醜了。

午日觀競渡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臺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楊繼業將詩唸誦,臺上也是一片安靜,隨即有竊竊私語,在議論這詩。臺上品評名宿,也吟詠一陣,隨後交換一番意見。

張夫子原以為楊繼業詞窮,做不出詩,才說話的。誰想楊繼業轉眼出一詩來,這詩即使不算高妙,可與之前幾首品評最高檔次的比較,也不見得輸。

文無第一,品評詩時更是看品詩者的心情,但這詩對龍舟競渡、對屈子故事、對江臺上文會盛況都進行描繪,很傳神了。

張夫子準備說了句,貶損的話,但轉念想,自己真故意貶損楊繼業,說不定會再給他揚名。反而不若不置一言,輕飄飄地過去,等下一個人的詩再褒揚幾句,無形中就可壓住楊繼業的詩才。

楊繼業在文會的環節已經完成,便不想多留。他也想找一下之前見到的兩人,等周夫子評過詩句,微笑著感謝夫子栽培,下一個文士便誦詩。

巫小陸在旁,等楊繼業坐下,說,“楊大哥,你的詩太好了,應該評為魁首啊。”

“小六,別亂說。你這話是在給我招仇恨啊。”楊繼業笑著說,一邊回頭看,隨即見一張陌生的臉,從人背後冒出,對他怒視。雖不認識,可楊繼業卻判斷出應該是他要找的人。

而那人一露臉,就被另一個人拉走,似乎要下露臺。楊繼業想一下,也不能判斷對方是不是故意讓他看到,說,“小六,我們出去一下。”

巫小陸聽了,也不再問,站起來跟著走。楊猛也緊隨著,擠出人群。到下樓梯口,楊繼業見要找的兩人正往下走,似乎要躲進人群,藏匿。

楊繼業想,既然對方出現了,可能是陷阱,也可能將對方抓住。雖然對方沒有顯露直接的惡意,可他們多次出現在自己面前,不會沒有原因的。

下高臺的通道也不少人,巫小陸在前,楊猛在楊繼業身後跟著。距離地面還有五六級臺階時,那兩目標已經鑽進人群,看不到了。楊繼業也想快一些追上去,誰知才踏到地面,一把匕首伸過來,斜抵住他胸口,“別動,乖乖跟我走,不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