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只得與閔貢並馬而行,一同回城。路上董卓又向少帝劉辯詢問事變經過,劉辯語無倫次,所答非所問,讓人聽的著急。而再詢問陳留王劉協時,他卻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劉協乃是董太后撫養長大,號“董侯”。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於是心生歡喜,自然希望劉協日後能當上皇帝。

回到洛陽,那各方勢力均有私心。而董卓正遇到兄弟董旻,得知當時大將軍何進的部曲、車騎將軍何苗的部曲都無所歸屬。於是由於有奉車都尉董旻的牽線搭橋,這些將校們便願意一起歸順了董卓,他們見董卓勢大,便先皆成為董旻的心腹,留守洛陽。

然在皇宮中董卓提議道:“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諸官聽罷,不敢出聲。

幷州刺史丁原則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丁原根本就不聽董卓的號令,以至於董卓想憑藉自己救駕之功,入主朝廷之路被阻。那丁原同樣是帶著重兵而來者,並且他的人馬一點都不比董卓少,而且丁原背後站有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董卓謀士李儒告知董卓道:“此人乃丁原義子呂布呂奉先是也,主公且須避之,不可力敵也。”

董卓便推脫吃酒過多,便不再言語。待離開皇宮之後,董卓迴歸大營。便聽說營門外有人討敵罵陣。董卓攜眾將官一起出戰,兩軍對壘,只見那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丁原手指董卓罵道:“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

董卓未及回言,那呂布已飛馬直殺過來。董卓不敵,身旁眾將一起攔阻,也抵擋不住。董卓慌忙敗走,丁原率軍掩殺過來,董卓軍大敗,退三十餘里方才收拾殘軍,安營紮寨。

董卓聚眾商議道:“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不得矣!”

帳前虎賁中郎將李肅出列說道:“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有勇無謀,見利忘義。某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但需主公出一重寶,不知主公可捨得否?”

董卓道:“但凡吾有,儘可贈之!不知李將軍所言何物?”

李肅道:“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李儒見董卓猶豫,便說道:“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馬乎?得呂布後,主公便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天下盡歸主公,又何惜一馬乎?”

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李肅攜帶這些禮物,便轉投呂布大寨而來。呂布聽聞有故人前來,便請進大帳。李肅見到呂布說道:“賢弟別來無恙!”

呂布拱手道:“兄臺久不相見,今居何處?”

李肅道:“吾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今得寶馬良駒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

呂布聞言大喜過望,便令人牽過來一看。很快手下人便把李肅帶來的寶馬牽了過來。呂布一見眼裡就放出了光芒來。但見此馬渾身上下如火炭般赤紅,沒有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有一丈;從蹄至項,高約八尺;嘶喊咆哮,有如蛟龍騰空入海一般。

後人有詩單道這赤兔馬曰:

奔騰千里蕩塵埃,

渡水登山紫霧開。

掣斷絲韁搖玉轡,

火龍飛下九天來。“

呂布見了此馬喜形於色,他一躬到底說道:兄臺賜此龍駒,賢弟將何以為報?但講無妨!“

李肅說道:“賢弟但請屏退左右,愚兄自有一言,相告於賢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