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正在茶樓內。

靜靜等待坊間輿論發酵的掌櫃不知道的是。

他們報紙上刊發的那關於集體反對順天府衙門要對他們的出版許可再一次稽核的文章。

在半個時辰都不到的時間之內就出現在了朱由檢的龍案之上。

而看到這樣的幾份報紙。

朱由檢頓時臉色都不太好看了起來:“這些報紙,都是怎麼做的內容稽核!什麼東西都敢發行嗎?”

送報紙來的,正是魏忠賢。

“皇爺..此次京城百姓集體想要前往京城火車站一睹聖顏的事情背後也有這些民辦報社的影子,他們報紙的名字都和京師日報很相似,很多百姓都無法分辨。”

朱由檢知道,這是自己留下的空子卻被有心人給鑽了...

最早允許報紙由民間商人開辦,這是因為在印刷工業化程度不高的時候,各地都需要地方性的報社來進行維持。

這個過程之中,朝廷和地方衙門不可能無限度的建立大量的報社,更關鍵的是現在的大明朝廷內部也沒有這麼多的相關人才,所以朱由檢才選擇了放開。

但現在看來,自己最早成立的皇明報社。

想要藉助兩份報紙來讓天下輿論儘可能的跟著朝廷走的想法還是太過簡單了。

“順天府衙的做法沒有問題,一個府衙稽核他們的報社手續何錯之有?”

看著手邊的這幾份報紙,朱由檢突然想起來了後世那種蹭大型報社報紙名字,各種擦邊碰瓷撞名字來博取民眾信任然後搞花邊新聞的垃圾小報。

這不就是妥妥的在大明的又一次翻版嗎?

魏忠賢連忙領了朱由檢的話,他說道:“皇爺,此事老奴下去必然會安排妥當,只是如今這些報社橫行,若不能想辦法給予處理,到最後恐怕要愈演愈烈啊!”

“朕不是說了嗎?讓順天府衙去稽核他們的手續,至於能不能透過,他張昶應該還沒糊塗!”

稽核既然沒有問題,那稽核能否透過自然也是由張昶說了算,照著朱由檢如今的態度,恐怕一夜之間這些報社都得銷聲匿跡了。

事情的複雜,卻逐漸超乎了朱由檢的意料。

張昶非但沒有在第一時間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平息輿論上,而是組織府衙的人手,瘋狂的在市面上收集這些報社之前發行的每一份報紙,既然他們不願意稽核。

張昶覺得,自己可以幫助他們。

不過與此同時,張昶再一次以順天府衙的名義在《京師日報》上刊發了一篇文章,不僅僅是公開駁斥這些無良的民辦報社,故意誹謗捏造歪曲事實,誤導百姓,應當予以取締。

並且以通牒的形式,告訴他們所有人最遲兩天時間,如果還不自己將稽核的資料送到順天府衙,那麼他張昶就要親自登門討要了。

自古,民不與官鬥。

但這些報社的掌櫃們,卻破天荒的將這個道理拋之腦後,在張昶的通牒發出後的第二天,京城內幾乎所有的民辦報社都玩了命的向街頭開始派送報紙。

已經從原來的免費提供給報童售賣,但現在直接免費提供給所有人,目的就是想要藉助坊間百姓輿論的力量。

讓順天府衙的通牒成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