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突然看到不遠處田頭裡坐著的一位莊稼漢,連忙走上前去說道:“老伯,你為何不回家去..反而是坐在這裡愣神呢?”

見徐光啟並不為著官袍,只是一副富戶打扮。

那莊稼漢抬了抬頭便說道:“我這是在為明年發愁,照此情形..明年,此地必遭大旱啊!唉..到時候不知道我等又該何去何從。”

“老伯..你能看出來明年會有大旱?”

“我啊..種了一輩子莊稼了,這如何能夠看不出來,每一年的水都是越來越緊缺了,想必到了明年地裡的收成就要可憐的緊了!”

聽到這莊稼漢所說的話。

徐光啟的表情更加難看了起來,急忙說了一句:“若是給你一塊莊稼一年能夠三熟,不用交地租,每年只需按朝廷政令繳納農稅的百畝良田,你可願意去耕作?”

那莊稼漢一聽這話。

還當是有人在他面前說痴話,反而是嘿嘿笑了起來說道:“不願意!”

“啊!這是為何?此地明年若是像你說的那般要有大旱,你為何不願意要我給你說的好地方的耕地呢?”

“那地方不是我的,但這塊田..卻一定是我的!”

徐光啟哪裡聽不明白,這是這莊稼漢以為自己在打趣他而已。

隨即點了點頭再度開口說道:“若是真的呢?而且一人能夠有百畝良田,你家裡有多少口人就能夠有多少田..如此的話你可願意?”

“真的假的!那我不就成了大地主了?”

“真的..你願意嗎?”

“那當然!哪裡有這等好事,天涯海角我也願意去!”莊稼漢回應說道。

徐光啟沒有再搭話,反而是轉身便離去了..臨走時候那莊稼人還以為是一個過路的痴人罷了,可待那他以為的痴人往出大步流星邁了幾步之後。

他卻聽見其大聲說道:“老農!你記住你今天是如何許諾徐某的,明年春天,我再來尋你!”

...

徐光啟這位農業部尚書平日裡最喜歡的,就是下到京師周邊的田野之中去,無論是春耕還是秋收,哪怕是平時也是如此。

在朝中苦思冥想那麼長時間的向海外移民之策。

徐光啟沒有想到僅僅是在直隸府與一莊稼漢搭了幾句話,便有了如此大的收穫。

回到京城以後。

徐光啟連夜便將此事寫成了奏摺,向宮中遞交。

...

夜晚逐漸臨近,朱由檢卻還在東暖閣內批閱著來自大明各地的奏摺,這些奏摺之中大部分都是大明各地發生的大小事情。

說來好笑。

朱由檢剛剛穿越而來的時候,看到這些四處而來的奏摺可謂是愁白了頭髮。

其中不乏問安的、報喜的、天降祥瑞、喜獲豐收的,甚至於當地有一農婦賢良淑德,深受當地百姓欽佩的,各種雜事一應俱全。

於是朱由檢便下令:“少墨跡,說正事。”

隨後才有了緩解的跡象,並且除禮部等特殊需求以外,全面在奏摺之中禁用八股,改用白話文也是朱由檢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