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今的大明,雖然在朱由檢的強勢影響之下已經有了顯著的改變,但是整體百姓的待遇並未比之前提高多少。
只能說恰逢戰亂,百姓的生理需求也在隨之降低。
從原本的安居樂業,家家戶戶都能過上好日子。
逐漸變成了,只要不餓肚子,每天能夠有一份果腹的糧食就足矣。
可這是百姓,那大明的官員呢?
那些貪官汙吏就真的被朱由檢除幹除淨了嗎?
不可能。
眼下自己看見的是工匠,並且還是大明眼下待遇最好的兵器總局的工匠,可在外面還有多少這樣的匠戶,還有多少這樣的百姓。
還在過著拼命幹活卻還不能養家餬口的日子,還在過著每天都要遭受底層貪官盤剝的日子。
實際上,若是真的說到治理貪官的問題上,就不得不說到朱由檢自己身上,準確地說要說到這老朱家的身上。
自洪武年間開國以來,大明官員的俸祿一直都很低,低到什麼程度。
若是朝堂之上的高官還好,那些真正的地方官員的收入其實是很低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一年也有幾十兩銀子。
可實際上到手還能有多少呢?
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了,因為一直以來大明官員的俸祿發放制度都是極為混亂的。
貨幣制度的不斷變化,讓寶鈔,祿米,調料,布匹等各種各樣的物資匯聚在一起,共同衝抵成為了大部分官員每年拿到手的俸祿。
而這其中混亂的俸祿構成部分,就被稱之為折色。
衝抵的物品價格往往還要經歷各層官員的層層加碼,當銀子從戶部國庫大門出去的那一刻起,就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這份發給基層官員的養家錢。
到崇禎之前的永樂朝,寶鈔的逐漸氾濫更是直接掀開了那層名為折色的遮羞布。
直接活生生的開啟了明搶模式,只管發不管收的寶鈔,還不如擦屁股的廢紙,畢竟後者還不如寶鈔那般硬朗。
軟乎一些,也不至於刮傷。
要是官員如此也就算了,關鍵的是那些為朝廷工作的匠戶也是如此,他們一樣要接受寶鈔、折色的衝擊。
給他們本就不多的收入再來一次雪上加霜。
朱由檢鎖緊眉頭想了很多,一直到佇列逐漸往前,他才意識到眼下兵器總局已經開飯了。
剛才寬慰的話在兵器總局的匠人們耳中還是效果不大,畢竟相比於外界,他們依舊是幸運的。
開飯的時候很有秩序,並沒有一擁而上,而是組成數個整齊的佇列緩慢向前移動。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專人負責在佇列中維持秩序,當所有人發現只要自己想吃,都可以打到足夠多的飯菜的時候。
也就沒人再去整什麼爭搶了。
鍋裡的米飯富而有餘,佇列的前進速度很快,負責打飯的是由十幾個勤快婦人組成的整合廚房。
手快且不抖,一人一碗白白淨淨的大米飯,壓的瓷實。
畢竟這裡的匠人們說到底還是下苦人,每天勞累不能不吃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