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邊,朱由檢正努力的和眼下大明大小官員講解關於新式科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設高等教育。
雖然一時半會不能夠像後世那般,讓教育這件事在短短數十年間在大明的土壤上瞬間生根發芽,但有個雛形,有個思路,起碼後面的發展才不容易出現大的偏差。
數個時辰的課程講完,不僅僅是朱由檢口乾舌燥,就連下面聽講的大臣們也是如此。
好不容易結束,朱由檢將今天講授的內容提前印刷成冊,《大明新式科舉及高等教育五年規劃》就此出爐,其中詳細規劃了第一批建設的幾所皇家直屬的新式高等學府,不僅如此完整的健全了新式科舉後透過考試的考生進入高等學府內學習的完整路徑。
將來的大明,想要出仕做官,那麼最好的路子將不會是在江南的私塾內請老師學習,而是觸類旁通,努力透過新式科舉,進入大學學習之後,才能更好的為官。
朱由檢有信心,只要在官員的選拔任用上面,多多的提到大學的重要性。
在不久的將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新式科舉相較於舊制的優越。
而對於大明最重要的一點改變就是,這不僅僅能夠培養更加適合朱由檢未來規劃的人才,更加能夠解決眼下流傳已久的學閥作風。
什麼是學閥?
就是我能學,你不能學,你能學,我能學到的比你更好。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在萬曆帝時期會出現東林黨與齊楚浙黨不斷糾葛的黨爭的關鍵點所在。
那就是來源在哪?
你來自哪?
你全部都來自江南,都來自南方,雖然你都在京師做官,可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為江南老家,為自己謀私利。
為黨爭貢獻力量的同時,不就是在削弱皇權嗎?
當然,齊楚浙黨在後來的黨爭之中輸得徹底。
東林黨早都被朱由檢上臺就給砍了脖子,現在那些傢伙還在詔獄內每天消費呢。
要不是家底夠厚,家族接濟,估計早都餓死在裡面了。
為何朱由檢不對他們動手?
因為眼下擁皇黨的勢力還是太弱。
作為皇帝,如果看待臣子不爽,就算你把他發配邊疆,把他打入詔獄,就算把他充入邊軍讓他去遼東殺敵報國這都沒問題。
畢竟作為君主,這些都是你的權利。
但唯獨不可以一言不合就殺人,大明這種皇帝太多了,朱由檢雖然知道,這東林黨內部早已迂腐不堪,可手裡捏著這些傢伙一時半會就是動不了。
大明不可以沒有官員,就算他朱由檢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多的知識。
他還是需要人去治理國家,哪怕這個人是個混蛋,但如果他不魚肉百姓,或者說能夠造福鄉里。
那麼朱由檢其實都願意為他戴一頂好官的帽子。
所以他還在等,還在等。
等什麼時候這天底下沒了官員也能轉的動的時候,這詔獄裡的東林黨也就可以重見天日了。
只不過就是不知道那時候,還有多少東林官員能夠活到那個時候。
希望不要太遲。
畢竟,這一次的開課,與其說是傳授知識,不如說是在打造一批新班底。
這批班底不僅僅是他未來的左膀右臂,更是發展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