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煙雲 105 大唐週報的困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廷的雕版師就有百來人,加上學徒更是有三百來人,所以要雕單獨的文字並不複雜。
城外的流民不少在採冰以後賺了些錢,就回到原籍了,還有一些覺得長安機會更多,則是選擇了留下。
這些人都被李世民同意留下,然後重新造了戶籍。
因為他知道長安用工量會越來越大,人自然也是需要越來越多的。
這次就找了不少人去挖黏土。
挖回來的黏土,倒進木頭模子裡面,用力一壓,就變成了一個一個小土塊,這就是字模了。
然後雕版師和學徒每人分了若干個字,用凸面反體的方式雕刻在其上,再統一送去用火煅燒。
輔助排版的人則是把一個四邊有框的鐵板上放一層松脂、蠟及紙灰,然後在鐵框上排放鐵條。
兩根鐵條之間植入活字,排滿以後用火烘烤鐵板讓松脂融化,把這些字模固定在鐵板上,用一個平面把字模有字的一面給按平整了,這一個版就算是排好了。
因為唐平的拼音標註法,使得這些字模只用按照拼音的順序排放,找起來也算方便。
一版印完了以後,用火烘烤,讓松香融化以後,一個個字模就脫落下來,又可以反覆使用。
印書局成立不過三天,第一個雕版就做好了,李承乾帶著人看著一頁一頁印著《千字文》內容的紙張,有些激動的說道:「成了成了!」
「恭喜太子殿下,文教昌明可是千秋之功啊!」
下面的下屬自然是馬屁奉上,雖然這東西是唐平發明的,但是守著做出來的可是太子的功勞,這會當然是要狠狠的拍太子馬屁的。
可惜的是李承乾還是能拎得清這是誰弄出來的,笑著說道:「此事陰山候功勞最大,得虧他能發明出如此便利的印刷之法。」
說完以後他看向身邊的長孫衝問道:「表哥,大唐週報的內容編排的如何了?」
長孫衝微微有些尷尬的說道:「內容倒是編排的差不多了,就是那……那投資還沒有拉到。」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因為是第一期大唐週報,所以其實上面的很多內容還是很好找的,比如第一第二版,就是大唐今年的一些新舉措,而後面的版面也像唐平說的那樣,有懲治了貪官的,有抓捕了散播流言的,還有獎勵了見義勇為者的。
反正就是弘揚社會正能量,震懾不法分子為主要目的,長安這座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要找出這些事情並不算難。
後面那個刊登新文章的版面,則是做了一個徵文上去。
面向整個大唐徵集各類文章,一經採用,就有稿費若干等等。
按唐平所說,這大唐週報既是大唐的喉舌,也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個版面甚至徵集兒歌,便是有孩童編出了好的歌謠,都可以投稿進來。
接著最後一個版面就是推廣新技術的,這一次,大唐週報直接就把活字印刷術的詳細技術要點印在了上面。
商人逐利,只要讓他們學會了這個技術,然後覺得有利可圖,那麼不用什麼法令,他們就會自發的成立民間的書局開始印書。
還有一些什麼奇聞趣事,街井新聞也算好找,唯一麻煩的就是那個廣告版了。
你讓長孫衝拿著官府的檔案去收錢,他沒有問題。
但是現在讓他去和商家好好商談,讓他們主動給錢,那就有些困難了。
畢竟在過去,他可沒有正經看過那些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