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這樣?”

朝堂之上,戴胄看著杜如晦侃侃而談,不由得發出了感嘆。

今天一上朝,杜如晦就提出最近各地民眾領到鴨苗以後消極飼養的問題。

然後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其中對於民眾人力成本、時間成本還有預期收益的分析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但是細想之下卻太有道理了。

現在民眾養十隻鴨子,只能免除十天的徭役,然後在杜如晦的計算下,養十隻鴨子付出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遠遠超過了十天的徭役對民眾收入帶來的影響。

大家同樣都是讀的四書五經,為何克明兄突然就如此優秀了?

“世人皆逐利,當以利使之!”最後杜如晦總結道:“民費百錢之力,獲十錢之利,何以使之?”

“臣附議!”房玄齡站了出來:“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於下,民安能如之哉。”

接著幾個朝臣都紛紛表示了同意,李世民當然沒什麼說的了,這事兒只有幾個大唐朝廷的核心成員知道,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剋制蝗蟲,緩解即將到來的蝗災。

如果養鴨人自己消極怠工,不讓鴨子出去多多捕食蝗蟲幼蟲,那麼他們用鐵礦換來的鴨苗就完全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只是杜如晦為何會突然瞭解這麼多東西?李世民在龍椅之上頻頻看向杜如晦也百思不得其解。

“杜相,陛下有請!”退朝以後,杜如晦就被一個內侍給叫住了。

房玄齡給了他一個眼神,杜如晦點了點頭,就跟著去了顯德殿。

“克明,坐!”

“臣不敢!”杜如晦躬身:“今日朝堂上所說之言,並不是臣想到的!”

要知道在朝堂上,李世民當時可是大大的誇獎了杜如晦一番,當時是不方便說,可是這會要是還不先解釋清楚,那可就是真的有欺君的嫌疑了。

“哦?那不知克明是聽誰說的?”其實剛才杜如晦說的時候,李世民就有所懷疑了。

因為很多用詞,完全就不是這個大唐應該有的,而最近最多出現這類詞語的地方,就是上河村了。

“乃是上河村一個小丫頭所說!”其實說起來杜如晦都有些臉紅。

這民眾對飼養鴨苗積極性不高都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滿朝文武卻一個人也拿不出好辦法來。

究其原因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想法。

大家身居高位,都覺得免除了十天徭役,已經是恩德了,民眾再幫著朝廷養鴨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壓根就沒有往提高民眾收益那方面去想。

“一個小丫頭?”李世民也先是一愣,然後恍然大悟:“哈哈哈哈,是唐平的那些學生吧?如果沒猜錯,應該是二丫!”

他去過唐平那裡幾次,也見過唐平上課,對唐平那上河村一群孩子裡面那個叫二丫的還特別關注過,那丫頭確實是機敏過人,學什麼東西都比別人快,在唐平的學生裡面,是僅次於李白的存在。

杜如晦點頭說是,心下卻已經瞭然,陛下如此瞭解上河村唐平的事情,看來自己和房玄齡的猜測果然沒有錯。

只是現在大唐已經立了李承乾為太子,也不知道多出來一個如此才華橫溢的私生子對於大唐來說,時好時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