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霧都孤兒(二十)(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進入到近現代,社會上什麼職業能被稱為“無冕之王”,那一定是記者。
媒體的出現,讓人民的生活一下子豐富起來!社會政治、經濟風向、潮流資訊,都得靠這些記者散播開來。
十六世紀,威尼斯最早開始有了記者這個職業,此後,這一職業迅速發展,遍地開花。到了十九世紀末,作為世界經濟的中心,日不落帝國的霧都怎麼可能會沒有記者的存在?
事實上,霧都的報紙種類繁多,銷路也好。比如《霧都新聞畫報》印刷量有8萬份,各種小日報則有上百萬的銷量。
對於民眾而言,記者的職能是能幫他們瞭解更多資訊,甚至於、記者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監管Z F的作用。但對於Z F而言,記者有時是喉舌,有時則讓人頭痛,比如現在——
霧都東區警察局聖瑪麗大教堂分局已經被記者圍了個水洩不通——就在警隊收到命案訊息、帶著屍體回到警局後不久,這幫嗅覺靈敏的人已然找上了門來。
“請問,今日凌晨,在聖瑪麗大教堂片區的漢伯寧街,是否又發生了一起命案?”
“兇手和之前連續犯下命案的是不是同一個人?”
“這已經是一個月裡,發生的第三起兇案了吧?”
“請問警察局至今還沒有捕獲兇手嗎?是否掌握了什麼關鍵線索呢?”
“聽說你們已經逮捕了好幾位‘嫌疑人’,可是卻沒有證據證明任何一個不是好市民,對嗎?”
一連串的問題讓把守大門的警員當場懵掉!以前並不是沒有接觸過記者,警察局也是記者喜歡採訪的地方,可是這樣“人山人海”的記者圍攻,實在是第一回。
還身在警局裡的周道安不禁皺起了眉頭——顯然,這麼大量的記者聚集,必定是提前獲知了什麼資訊,這才在案發後不到三小時,便來堵警局大門。要知道,今早發生的第三起連環兇殺案,警局還沒有對外公佈資訊呢!若說一個兩個記者嗅覺敏銳還有可能,但絕不可能有如此大批次的記者同時感受到“新聞熱點”。況且,記者之間就算收到了訊息,也不會相互串聯——他們要爭奪新聞的首發權的。
有點古怪,但周道安卻無法去探究。他連離開警局都做不到,因為一浪接一浪的記者潮,還把大量的市民給吸引了過來,把這聖瑪麗大教堂分局堵得水洩不通。現在,門內外所有人都在竊竊私語——門外的在質疑警方,門內的則在焦頭爛額,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偏偏本該出來應對的探長哈羅德,從案發現場回來後便把自己關進了辦公室,一聲不吭。手下已經忍住被罵的風險,去敲了好幾次門,都被哈羅德一句“別來打擾我,給我點時間”給打發了。
就在眾人都一籌莫展之際,忽然警局門外的記者包圍圈外圍,響起了一串刺耳的哨音。
是警察用的吹哨,可是又是誰吹的呢?
這哨音讓喧鬧的記者和市民們暫時安靜了下來,也不知發生了什麼,原本圍在警局門口的記者稍稍減弱了“攻勢”,反倒向著身後聚攏了。
“好像……有人在說什麼……”隔著一段距離,加上警局牆壁的阻隔,周道安即便耳朵很靈,也聽不分明。不過,已經有好幾個警察因為好奇,而悄悄溜到了門邊,向外張望。周道安便也跟著他們,一起走到了大門口。
踩在臺階上往後望去,之前裡三層外三層的人潮,現在形成了一個圈,在圈中心,又有一塊空白區域。
而站在這塊“中心C位”被簇擁著的,是一個戴著高禮帽、穿著燕尾服、戴著單塊鏡片的男子,他的年紀應該不到三十,臉上的鬍鬚颳得非常乾淨,將一張很是英俊的臉龐完全地、乾淨地展示出來。略顯瘦削的身材卻在人群裡有種“鶴立”之感。如果是普通人,站在他身邊,都會不自覺地弱掉三分氣場。
此刻,他手裡拄著一根銀頭實木手杖,對著眾人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