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咱們國內也有人想過大規模養殖火雞,來替代牛肉,可惜都失敗了。”

“而之所以火雞這麼好的牛肉替代品沒有火起來,完全是因為,這種禽類的肉不適合我們的烹飪方式。”

“因為瘦肉太多,脂肪含量太低,所以肉質柴,不適合煎炒烹炸。”

“而咱們國人的廚房,又不像歐美人,家家都有一個烤箱。”

“所以沒有合適的烹飪方法,自然這火雞肉就流行不起來。”

二叔的調研,真是不可謂不詳細,可以說把火雞肉的前世今生給楊一暖說了個明明白白。

楊一暖這會兒才明白,之前這火雞肉為啥在國內沒火起來。

原來這肉太瘦也不好,做起來費火又費力啊!

想把肉燉爛,都得用高壓鍋,就算燉爛了,還不入味,舌頭刁鑽的國人自然不喜歡這種肉啦!

“而歐美人,也為這個問題苦惱過,直到後來他們從南美人那裡得到了啟示。”

“原來在南美地區的秘魯國,就流行一種小吃,把火雞肉攪陷做成肉丸,配上湯汁,就非常好吃…”

“歐美人也就是這把火雞肉攪碎做成餡,結果這麼一做,這種肉的做法就立刻多了起來。”

“比如可以和其他肉類按比例混合,做成香腸,或者做成漢堡的肉餅等等…”

“所以人家的火雞肉製品,在超市裡買到飛起!”

“所以這也就給了我一個啟發,如果咱們大規模養殖火雞,這將會是一條很好的賽道。”

“最起碼,目前國內,還沒有太多人,在經營這條賽道!”

“一旦成規模養殖,就能有效控制成本。再把肉直接拿到咱們漢堡店裡銷售。”

“另外一邊,咱們漢堡店也要加大宣傳力度,把這種火雞肉漢堡,做成咱們的拳頭產品,明星單品!”

“這樣就能讓咱們的漢堡店在同行業裡迅速打出特色,還能製造噱頭話題,甚至有可能迅速出圈…”

聽了二叔的話,楊一暖是頻頻點頭,不得不說二叔的思路非常正確。

做生意,選對了一條正確的賽道,那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如果能夠出圈,那你這生意基本就做成了!

“而且我以前是養牛出身的,我覺得 這玩意,比養牛更有前景。”

“原因很簡單,因為養牛的週期太長了。三年起步,而且成本也高,初期投入還大。”

“養牛場對環境要求也高,還長期要僱傭大量的人手,來清理牛糞,人工成本也就上去了。”

“最關鍵是養牛需要大場地,這個是成本的大頭,咱們目前不具備想歐美那樣集約化工廠養殖的條件。”

“所以短時期內,牛肉的成本就降不下來。”

“可是養火雞就不一樣了,這玩意不挑地方,你平地上養也行,山地上更好。”

“而且吃的也不像牛那麼精細,需要的場地也不像養牛場那麼大,成本可比養牛低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