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琅嬛傳》的製片人談完,莊周找了箇中介,趕緊註冊工作室。

製片人為表誠意讓他安心幹活,還真給介紹了一個專案:“《明珠夫人》,小活,就是修圖,你能不能騰開人手?”

“可以,不會耽誤你們。”

“那好,聯絡方式給你,你們具體談。”

莊周加了對方微信,一聽工作內容,好傢伙,跟換頭差不多,這個是精修。物件還是少女媽!

少女媽的車頭燈很晃!

少女媽和年下男友已經分手了!

據說是因為男友接受不了她的孩子,並且不愛戴套!

簡單說一下特效。

特效是個籠統的概念,具體分為:建模、動畫、渲染、摳圖、抹除威亞、合成等等。每個環節又分為若干小專案,由相應的小組負責。

特效的成本包括三方面:

硬體。

雙顯示器+工作站+外掛幾個T的大硬碟,這是基本配置,一臺工作站的價格就要幾十萬。

而即便這樣頂級配置的硬體,也需要連續執行5小時,才能渲染出1幀畫面。影視劇的1秒,通常有24幀——超高畫質的更多。

為了提升效率,只有粗暴的增加硬體數量。像工業光魔,搭建了自己的渲染農場,上千臺工作站和伺服器在日夜運轉,光電費就嚇死人。

軟體。

每個環節都要用到大量專業軟體,比如做三維動畫用到的Maya,1470美金/年。而每臺機器都得裝這些正版軟體……

人工。

這個花錢最多,佔60%以上。

《阿凡達》特效團隊1855人、《泰坦尼克號》739人、《變形金剛3》1178人。

普通特效師年薪約4萬美金、高階特效師約6萬美金、頂級特效師約15萬美金。按一千人的團隊算,一年工資就要5千多萬美元。

國內的計算方式差不多,叫“人天成本“,即一個特效師工作一天消耗的成本(硬體、軟體、人力)。

比如做這個專案,人天成本是1000塊,需要一百個人,幹10天,那總成本就是100萬。

公司根據成本來報價。

所以莊周就苦惱,我就兩個人、兩臺機啊,成本幾乎零,報價得反覆斟酌,有錢就是白賺。

修圖技術含量低,價格不高,只是重複勞動太枯燥。

他和對方扯了半天,達成一致:“120萬,還是先付30%的首付款,完工後兩個月內結清尾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