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也是後知後覺,直到曹昂說要蔡瑁的時候,才明白怎麼回事。

只不過這個時候才站出來,已經晚了,他這個父親可是無比強大。

就算是寫文章,其實曹操也不虛這個才高八斗的兒子,後世其實更多人認同的是曹操的文章,而曹植就顯得格局小了。

既然這麼說了,曹植就不敢再言。

可惜楊修不在這裡,不能及時提醒曹植,否則也不會落於下風。

反正他是不會承認曹昂有多厲害的,他只認文章,曹昂能寫出什麼千古名篇嗎?

但此時,曹操更關注的卻是曹昂:“子脩,你還覺得,為父這大軍拿不下江東?”

“是。”

“此刻,恐怕江東已亂成一團了吧,他們有多少兵力抵抗?如這都不能平定江東,那為父這幾十年征戰也一場空吧?”

“父親言重了,說到功績,無人能與父親相比。”

“嗯,那若是為父拿下了江東呢?”

曹操就是不爽,自己先前那麼看好的一個兒子,居然和自己唱反調。

江東無論怎麼拼湊,也拿不出可與曹操抗衡的兵力,曹操這十幾萬可是精銳。

對於他這個梟雄,天下群雄有什麼實力會不清楚嗎,此時東吳能湊三萬算是到頭了,再加上劉備,總兵力不會到五萬!

其他再多人,不過是湊數的,打仗就只看精銳,其他人隨時都會倒過來。

此番曹操是真能拉起百萬大軍的,但真正起作用的,其實就這十幾萬人。

與此同時,曹操也相信東吳能拉起十幾二十萬人的隊伍,但真正起作用的,不過三萬。

可以說,他的判斷並沒有錯。

曹昂點了點頭:“我自然願意看到父親凱旋,所以必然會拿下江東,即便父親做不到,我也會替父親完成!”

這話就過分了,看不起曹操?

應該說整個三國就沒有比得過曹操的豪傑,可以說是曹操自負,但事實也如此。

兒子這麼不給他面子,他自然是生氣的。

“好,有兒如此,吾當欣慰,若是吾大軍落敗,你又能做什麼?”

“父親,到時便知,若是父親能凱旋,孩兒所有功勞都可以不要!”

這是純粹的空頭支票,曹操的兒子說不要功勞……

實際上他就算要,也要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真正想要的,都在曹操心裡。

功勞你什麼人都不算數,也在人的心裡。

三兄弟在爭什麼?

爭的不是記錄下的功勞,而是在曹操心裡的功勞,還有能力。

即便都不算數了,曹操心裡的想法你能抹去嗎?

曹昂輕鬆逼走呂蒙,俘虜甘寧換回張遼,與劉備的幾番交手也優勢明顯。

這些功勞,可不是誰一句話可以磨滅的,至少沒人能逼著曹操忘掉!

所以,曹昂說出這些話,就沒什麼成本,跟開玩笑似的……

但要是不明說,還真沒人懂曹昂的心機,曹操的兒子在乎你什麼賞賜嗎?

“好,這可是你說的,若是此番東吳拿下,你回去之後,就別與為父提什麼功勞!”

曹操惡狠狠地一句話,實際上並沒有對曹昂造成什麼損失。

曹昂見好就收:“孩兒一切為了父親霸業,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