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說標準化製造兵器,也不是後世才有的,秦朝就有。

就如後世流水線一樣製造,當然不會完全是一碼事,但解釋一下古人也聽得懂。

可在這裡,曹昂指的卻不是標準化。

他現在說的思維,就是後世的規模成本的權衡,最簡單的例子是後世二戰的坦克,簡單便宜數量多的坦克,打贏了複雜精細效能好的。

這是一種戰爭思維,在使用量巨大的情況下,你沒必要做得那麼精細。

假如一支弩,在高質量發射十次的情況下報廢,就可以接受。

那是因為一名士兵在真正的戰場上,或許也沒有發射十次的機會……

“孔明的這個手腳,做出來還真合我意呢。”

曹昂笑了笑,“原力,你覺得,在高強度使用之下,這弩只壞一個部件嗎?”

原力也不知道他想什麼,點頭道:“是,其餘都沒什麼問題。”

“那就好,你按照這個為模範,大量製造弩機,先來個一千吧。”

“什麼!公子,這弩機有巨大缺陷,若是隻打十餘發就壞……”

“那你不會專門製造易損部件嗎,這總該不是什麼問題吧。”

“咦……公子高明啊!”

原力瞬間就想明白了,“只增加一個部件的打造,那難度肯定會下降許多……不,甚至會比更完美的弩機容易製造,因為壽命下降了太多!”

所以說,這就是觀念問題。

你是要製造一個東西當傳家寶,可以有很長的使用壽命,還是製造一個東西可以很快大量裝備,壽命卻很短呢?

只要是大規模的全面戰爭,顯然後者有優勢。

便宜製造出壽命短的東西就能上量,反正也不指望這東西能打一輩子,人都會死,何況兵器,一仗下來這個部隊能存活一半就謝天謝地了。

哪裡壞就更換哪裡,顯然是效率最高的做法,並不需要長壽命。

所謂的長壽命,是和平時期軍隊裝備的要點,或者是訓練強度大的情況。

“小人明白了,這就去讓人大量打造!”

“嗯,原力,你還要做一點改變,其他的工匠不需要看所有的圖紙,把他們分成幾部分,具體到每個人,他們只負責打造一個部件就可以了。”

曹昂開始灌輸標準化流程的做法,“但一定要精細,大秦的事你知道嗎,每人負責一個部分,但最後總裝起來,不能出什麼問題。”

“小人明白,這就去辦!”

如果說覺得一點標準化思想就難住古人的話,那未免也太小看他們。

秦始皇開始,就有標準化製造,前提是這些匠人要統一,按照相同的模範製造。

當然,零件之間的誤差越小越容易實現,所以才必須統一度量衡。

原力去開始製造了,曹昂將弩扔到一邊。

“還好是我,否則諸葛亮這個手腳就把人難住了。”

曹昂搖著頭,並不是自吹,古代來說箭是耗材,弩可不能老壞,換別人可能就放棄了。

但思想轉變一看,其實也沒多大區別,甚至製造的時候都可以偷工減料了,你把弩的一部分也當耗材不就完了嗎,定期更換啊。

如果是當真精銳的部隊,甚至整把弩都可以是耗材。

一次性使用,比如十支箭,射完就可以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