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孤舟島讖語(第2/2頁)
章節報錯
林秋堂訝然道:“常先生這是說的哪裡話?能得名師,是小女的機緣福分,林某竊喜還來不及,怎麼敢怪罪先生?”
常半仙從桌上拈起一顆葡萄,丟進嘴裡,含糊不清道:“以霜凝的天分,在孤舟島潛心修習幾年劍法,要說能超過沈辭雲那木訥小子是夠嗆,至少不會次於許悠。且不說老夫不經你許可就收她為徒的做法很是失禮,你應該知道的,她入了我卦師這一脈,以後就會跟孤舟島漸行漸遠,正經說句心裡話,老夫雖猜到你不會阻攔,但也未必就樂見其成。”
漸行漸遠。
林秋堂嘆了口氣,眼神裡確實閃過一抹不捨,卻平靜道:“以前林某是不信命數的,儒家聖賢說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歲越長就越覺著世上萬事確實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妄加干涉者,就算是兩百年前的逢春公,也得付出慘重代價。小女以後的路怎麼走,我這個當爹的左右不了,只好拜託常先生受累多多看顧。”
邋遢老頭沉默片刻,忽然抬手指著身後的觀星樓問道:“你看觀星樓如何?”
林秋堂微微一怔,隨即由衷笑道:“極好。”
陳無雙沒有往那張八仙桌前湊,而是搓著手信步走進連廊,“賈先生最近在讀些什麼書?”
賈康年長吁一口氣,將手裡書本攤開的一頁折起來做記號,抬頭仔細端詳年輕觀星樓主臉上的神色,淡然答道:“在看大周開國初年的幾本舊書,曆法、律法、禮法之類。”
陳無雙點點頭,這種書看起來最是枯燥乏味,像是個迂腐學究用一成不變的古板語調說些生硬道理,換了是他,給天大的好處也耐不住性子往下看,莫名其妙生出些憐憫情緒,溫聲問道:“看這些做什麼?我記得觀星樓裡收攏了幾本海外煉氣士撰寫的心得,我師父說倒是有些可取之處,先生不妨多看看,即便不修真氣,興許也能從中找到養身健體的法子。”
賈康年欣然一笑,“公子不必擔心康年身體。你動身遠赴涼州的第二天,正言兄就去了趟鹿山白馬禪寺,跟空相神僧求了個藥方來,老管家照著方子抓藥,吃了一段時日,療效甚佳。”
陳無雙愣了一愣,轉頭朝向窮酸書生,這才想起剛過青槐關的時候,聽人說過鎮國公府的管家陪著戴了一張索命惡鬼面具的人去過鹿山,當時還疑惑怎麼多出來一路疑兵,現在才揭開謎底,原來是張正言。
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以身犯險,倒比他孤身遠赴涼州顯得更有勇氣。
“怎麼,正言兄是惋惜小核桃被大寒拐走,心生不忿,一時想不開就要看破紅塵落髮為僧?”
窮酸書生對陳無雙這句沒有惡意的打趣毫不在意,坦言道:“天道有常,世上好事豈能被一人全都佔了?小核桃走了,府上還有同樣可人的大核桃,說實話,我倒覺得溫婉似水的大核桃更好,知冷知熱又善解人意。本想著等幾天找個合適的由頭再問問公子,你瞧,擇日不如撞日,公子要是沒有這個心思,不如肥水不留外人田?”
陳無雙劈手奪過他視若珍寶的那柄名貴摺扇,笑罵道:“狼子野心!千防萬防、家賊難防,公子爺要是早看出來你是個見色起意的傢伙,說什麼也不能引狼入室,這回倒好,就剩一個伺候起居的貼心丫鬟,你他娘就給盯上了?”
張正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振振有詞道:“哪能光要馬兒跑,不給馬吃草?”
陳無雙展開摺扇又合上,拿在手裡指著他道:“賈先生瞧瞧他這副德性!說來聽聽,你這匹河陽城的駑馬自打到了京都城,什麼時候撒開歡跑過?”
張正言撇了撇嘴,不服氣道:“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聖人云厚積薄發,欲成大事者先利其器,我現在是養氣蓄勢,等時機一到,肯定就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一戰揚名!”
陳無雙把摺扇扔回他懷裡,慌得窮酸書生手忙腳亂去接,譏笑道:“包子有肉是不在褶上,鸚鵡會說倒全在嘴上。”
張正言翻了個白眼,氣呼呼轉過身去懶得跟這狗屁不通的探花郎爭辯,瞧見遠處小路上,聘聘婷婷的大核桃正提了個食盒朝觀星樓走,立即快步走出連廊迎接,生怕這一段路會讓佳人受累。
連廊裡只剩下一坐一站兩個人。
賈康年不覺得觀星樓主站著而自己坐著有什麼失禮的地方,右手搭在那一摞書冊上,輕聲問道:“公子接下來,是要留在京都,還是要去別的地方?”
陳無雙身上再沒有半點頹喪氣,索性坐在他對面,沉吟道:“我師伯入土為安,景禎皇帝的大喪想來也就在這前後兩天,那位迫不及待想要稱帝的太子不會拖得太久,緊接著就是新皇登基大禮。只要他們不再來招惹我,我暫時還不想徹底跟他們撕破臉,四師叔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才回了烏衣巷候旨聽宣,這兩件大事,我總得去露個面,穩住京都,才有心思考慮下一步何去何從。”
都是心照不宣的聰明人,話不用說得太明白,一點就透。
這番話顯然讓賈康年很是欣慰,眯著眼睛點點頭,微笑道:“公子說的是。”
陳無雙兩手插袖,“如今有孤舟島林師伯坐鎮,朝堂也好、內廷也好,不會再有人上門找死,司天監能有一年清靜日子過。我想,那位太子殿下登基以後,剛坐上龍椅也不敢逼我太過,只要我肯在景禎皇帝大喪、新皇登基大禮上露面,有首輔楊公側面相助,京都城的局勢就能穩得住。請賈先生教我,我是該先去北境,還是南疆?”
賈康年應該早就猜到陳無雙會有此一問,當下毫不猶豫道:“當然是北境。”
陳無雙來回重複幾遍北境二字,從儲物玉佩取出一小壇青槐關少將軍臧平攸臨別時所贈的陳年鐵榔頭,“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