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御獸,騎浮雲,一決天塵。

當下,就有這麼一個癱坐在鯨鯊背上、八九歲年紀的少童,霹靂嬌娃。

姿態慵閒,懶洋洋,說不清地快活自在。

此外,霹靂嬌娃的兩眼現在竟然突起一道道綻現法芒,嘴巴小聲碎動,好像在與這巨型旁影的鯨鯊畜生,在共情?

他是一名,能馴服馬兒花兒的御獸者!

什麼是御獸?

御獸分三種,馭獸、馴獸和駕獸。

御獸的竅中法門有很多種類,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夠控制畜生。

馭獸可以用精神力控制,也可以用妖法或者咒語來控制。

想要如何控獸,是一個極其考驗技術的活計。

像世俗中那些個戲臺上的雜技表演團類似,以及馬路街邊放只小猴兒耍耍雜技,引起路人的過往注意,若是逗得過往路人開心了,說不定就扔出幾個大銅板。

好活,當賞!

這位寧王下的封地人,就是如此,能控獸。

只不過這名霹靂嬌娃的手段,更為高明,也兼具奇詭。

普通的馴獸師們大多是透過某些手段,讓各種動物按照事先設定的動作進行藝術表演,也就是剛才所說的在天下五大洲哪兒哪兒都能瞅見的,傳統雜技節目。

馴動物節目!

從總體上看比馬術發展更快,內容更豐富,在馴的方法和表演的內容上都有較大改革。

有些馴獸節目在內容安排上不是單純地追求動物演員要像雜技演員那樣精益求精地翻跟斗、拿大頂,而是創作出很多富有生活情趣的新技巧感染觀眾。

汴都著名雜技團馬戲隊的馴猴,模擬娃童們放爆竹的情景,刻畫出猴子又想放爆竹,又怕火燒傷皮肉的矛盾心理。

又後來,對小猴兒進行多方面的試探,在馴獸師們的鼓勵下,終於完成點燃爆竹的動作,舞臺效果十分強烈。

馴獸演員與小猴以朋友的關係出現,與小猴一起玩耍,給觀賞客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不僅僅只有小猴兒能夠馴,駱駝也能馴!

汴都另一家表演坊,馴獸師們經過四年多的調教,使白駱駝學會造型、跪行、單腿站及小川馬跳雙駝、小馬穿圈等新技巧。

整場編排流暢,動作準確漂亮,再加上拉拉二胡,樂、舞、美,非常協調,是馴獸節目中藝術性較強的節目之一。

雍都上等雜技團表演的滑稽狗,更是一個妙趣橫生的節目。

小狗兒,不僅能乖乖地聽到聲音後立即倒下裝死,還能在演員的手上、腳上倒立。

更難能的是,整場節目中,小狗寸步不離演員。

不論演員走路或前後滾翻,小狗借其靈敏的跑跳技能,既不會被壓著,也不會離開演員的軀體而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