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梁想(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也就是馬修沒辦法和蕾父說明誰命令他殺死約翰的原因。第一個原因:馬修並不知道這人是誰。第二個原因:馬修或許是主觀出賣了黑暗會或者馬爾,或許是因為失誤讓約翰查到馬爾,自己的錯誤必須自己買單。如果黑暗會知道馬修先向約翰說明黑暗會與馬爾,又向蕾父出賣黑暗會,黑暗會可能會對馬修家人進行報復。第三個原因:馬修沒有任何證據與線索。
答案呼之欲出,殺害約翰的元兇就是沉默者B計劃的首領。是副局長嗎?不,副局長已經認領了很多條人命,沒必要少認領約翰這一條,那為什麼不直接認了呢?答案只有一個,副局長不是知情者。馬爾團隊和沉默者特工對於約翰的死並不知情。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馬爾這夥人對英國具備非常強的認同感,也是非常忠誠的戰士。他們殺了很多人,但是他們沒有殺過平民,他們儘可能避免和警察正面對抗。這就導致在搶奪A4紙的戰鬥中,無法派遣馬爾團伙主動攻擊警察,幕後人只能使用在職自己信任的,忠誠於自己的國警和憲兵。
他們策劃和執行側沉默者計劃,但是他們卻有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這種情況是梁襲之前沒有想過的,也是一直誤導梁襲的一個原因。
因此答案是:國防、菌隊或者總參中某位實權人物是沉默者B計劃中的首腦,也是殺害約翰的元兇。
答案呼之欲出,但就是出不來。梁襲是懷疑菲爾,但梁襲知道自己懷疑菲爾的主要原因是,在菲爾同階層的人中,梁襲只認識菲爾。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但都不具備決定性。比如若隱若現的刀鋒內鬼,是菲奧娜嗎?梁襲判定以菲奧娜的性格當不了內鬼,但誰又能知道呢?
梁襲需要一個重要的關聯線索,這條線索要麼可以將菲爾排除,要麼可以將線索指向某人。梁襲不會愚蠢到與菲爾去開誠佈公的交談,他們有修養是因為沒有觸到他們的底線,一旦觸及核心利益,任何人都會跳牆。
照片是一條關聯線索嗎?梁襲不知道,他內心的理智一直在提醒他,不要被主觀情緒影響。但是事情到了這一步,梁襲心態有些著急,他急需得到一個答案。但梁襲畢竟是專業的,很快梁襲清醒過來,就算菲爾是壞人,他為什麼要派一名在自己身邊工作的在職軍官去跟蹤馬修?
順著這個問題梁襲向自己提出疑問:首腦怎麼讓馬修去殺約翰?首腦對馬修說:我知道你是黑暗會的人,一旦曝光你的身份,你會名譽掃地。不,這樣力度完全不夠。代入思考,首腦應該是對馬修這麼說:如果黑暗會知道伱把黑暗會資訊和沉默者計劃告知約翰,黑暗會絕對不會放過你和你的家人。唯一的辦法就是除掉知情者,銷燬知情者所掌握的所有資料。
馬修在約翰死前曾經與約翰在約翰家附近見面,他們有可能在密室內密會。或許那時候的馬修還希望能和約翰聯手反攻馬爾,亦或許就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才導致約翰遇害。馬修殺死約翰之後已經沒有回頭路,元兇完全掌控了這位大法官,接下來的日子裡,元兇會利用他獲取更多的黑暗會資訊。
見梁襲如此努力的發呆,蕾父在一邊道:“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或許我能幫上你。“對私幫忙不需要有顧慮。梁襲的平民身份是蕾父能幫助他的原因,如果梁襲有官方身份,蕾父會認真考慮自己說的每一句話。
梁襲搖頭:“謝謝!”他相信蕾父,相信蕾父不會害他,但是蕾父一定會利用上自己提供的資訊。梁襲在英國土生土長,童年吃過府政的福利,獲得過社會的幫助,他沒有理由給英國的潛在對手提供銳利的尖刀。
蕾父沒說什麼,點點頭,走到隔間坐下,繼續玩手機。
……
和蕾父說上一句話後讓梁襲更加清醒,他認為幕後人肯定不會直接接觸馬修,想從馬修這裡找線索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因為自己想要線索就拼命鑽牛角尖的行為就此打住。不過此行並非沒有收穫,在這裡梁襲想明白了沉默者計劃中兩夥人存在三觀分歧。馬爾現在還活著,副局長現在也還活著,問題在誰會知道自己的老闆身份呢?
以美國真實存在的黑色小組為例,這些人是發自內心願意為美國而去做一些骯髒的事。馬爾團隊類似這種情況,他們擁有崇高的愛國情懷,他們願意為了英國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們自認為自己擁有高尚的榮譽,他們很驕傲,這就代表了他們不會也不屑去做一些事。但菲爾這階層就大為不同,他們眼中只有成敗,沒有代價,當然他們也知道怎麼駕馭下屬。
以上次菲爾和梁襲會面為例。菲爾很明顯表現出非常愉悅的態度。可是按照蕾父的說法,菲爾的階層太高,當菲爾介入聯合調查組之後,德法都失去了在調查組中的話語權。而菲爾表達出來的意思,貝當的證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德法咄咄逼人,貝當的證詞挽回了英方不利的頹勢。
這件事事關重大,不能和蕾父說,也不能和卡琳討論,也不能與波比閒聊。一來是危險,牽扯進去的人都有危險。二來是擔心洩密,梁襲在倫敦具備一定的影響力,當梁襲認為菲爾或者某人是幕後元兇時,會有不少人相信梁襲。如果梁襲對了,那對方必須除掉梁襲自己才能活下來。如果梁襲錯了,那一個好人就會被冤枉。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能除掉這條害蟲,更為了約翰復仇,梁襲必須控制理智挑選知情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