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深的正堂,瞬間清涼不少,才走幾步,一陣爽朗的笑聲響起,在空曠的堂中聽著分外震耳。

“承英,你可讓老夫好等啊!哈哈哈哈!”

張蒙定睛看去,只見一人從帷幕後轉出,高冠博帶、腰大十圍,自是董卓,當下戎裝換成常服,不見有幾分儒秀,卻被襯托得更加粗獷。他袒開雙袖,走起路來颯颯生風,左右七八名侍婢追隨服侍,趨步緊追卻也只是堪堪追上。

“董公!”張蒙躬身行禮,“多日未見,更添龍馬精神。”

“哈哈哈哈!”董卓仰頭大笑,餘音迴響不絕,他拉著張蒙就往堂上走,不忘吩咐呂布,“奉先,還愣著幹什麼,快打發這些下人端茶送水!”

“諾。”

呂布面對董卓表現得十分恭敬,一直緊繃的臉也稍稍舒緩。

張蒙看著呂布指揮婢女、奴僕的場面,暗想:“我本來還疑惑像呂布這樣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個性、還有弒主的黑點,實在不招人喜歡,然而短短時日不到,董卓怎麼就待他甚厚,甚至超過郭汜、李傕等老嫡系,如今看來,此人最大的優點在於擅長事上,無論對待同僚、下屬如何,只要是上峰吩咐的活兒,無論大事小事、髒活累活,都絕無推辭抱怨盡心盡力去做,這樣的人,誰不愛用。”

董卓為主,張蒙為客,兩人正坐交談。

“哎呀,雒舍一別,不想已過了大半個月,承英啊,我不是讓你早來找我。”董卓搖頭嘆氣,“莫非你瞧不上老夫!”

張蒙立刻道:“董公言過了,當日雒舍內外的耳提面命承英哪裡敢忘,只是這段日子京師戒嚴,董公你又公務繁忙,我數次拜見,都被拒之門外。”這種話前世的張蒙是完全說不出來的,只有結合了原主人玩世不恭的性格以及積累起的人情世故,才能說出口。

董卓摸著又粗又硬的濃須,皺眉搖頭道:“京師戒嚴,排查杜絕奸人,你是老夫故交之後,又有救駕之功,算哪門子的奸人?一定是老夫手底下那班豬狗會錯了意,下次見到他們,老夫定當好好教訓他們!”說了些場面話。

張蒙順水推舟,道:“這時節內外不寧,董公麾下將士紀律嚴明,做的是分內之事。能帶出這樣的將士,董公的手腕更令人欽佩!”依然捏著鼻子給董卓戴高帽。

董卓果然吃這一套,紅光滿面,點頭道:“你有這個見識,不枉我看重你。”

兩人寒暄了一會兒,話題自然轉到了雒陽政亂上來。

董卓叉手嘆道:“此番京師大亂,惡果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埋下。閹豎與外戚相鬥至今,受牽連者甚眾,比如陳仲舉、李元禮等人都是遭到陷害的仁人義士,以至於早已化為朽骨,仍不得翻身,其餘受黨錮禍害的海內名士,又豈能勝計。我董卓雖是一介匹夫,但亦知善惡、辯忠奸、明黑白,這陣子之所以忙碌,實則都在為這些忠義之士奔走,雪清沉冤,卻是無暇顧及旁事了。”

陳仲舉即陳蕃,李元禮即李膺。陳蕃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李膺則為“八俊”之首,都是從前一等一的巨儒名士,不過都因為捲入與宦官的黨爭被黨錮乃至論死。時人由此將二人並列,以“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之語稱讚。

張蒙點點頭,董卓主持破除黨錮,為從前受到黨錮的名士正名,雖然目的是為了拉攏士人,但至少從結果上來說,的確是一大善舉。

董卓繼續道:“朝廷混亂久矣,積弊已深,小人奸人當道橫行。治亂世需用重典,我既然解除黨錮,接著就要清除奸佞,任用國家棟梁匡社稷、立秩序。你有所不知,這幾日我我在朝中,所做之事都是為了矯正弊政,裁汰貪髒枉法及瀆職官吏,又徵辟天下有名望計程車人補任,譬如潁川荀慈明、陳元方、韓元長、陳留申屠子龍等,均在其列哩。”

荀慈明即荀爽,陳元方即陳紀,韓元長即韓融,俱為潁川世家大族中的代表人物,申屠子龍即申屠蟠,雖不是出身大族,但名望素重,受到郭泰、蔡邕等大儒的推崇。董卓請這些人入朝為官,不用說也是在向士人示好,加以籠絡。

張蒙心裡冷笑:“你矯正弊政,矯到連天子都換了,本末倒置,怎麼卻略過不說了?”即便頗為不以為然,只覺董卓漸漸要說到今日相見的點子上了,於是再接再厲吹捧:“董公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實孚士林之望,敢為天下先。”

董卓聞言,喜上眉梢:“知我者,承英也。”越講越來勁,“任命朝官,我只說了一些名頭大的,另外名頭沒那麼響的、年紀沒那麼大的,我就不一一道來了。咳咳,治國安邦,需要內外兼修,朝官之外,我還任命了許多名士外調就職,穩定地方,譬如韓文節、劉公山、孔公緒、張孟卓、張子議等等,你覺得如何?”

韓文節即韓馥,劉公山即劉岱,孔公緒即孔伷,張孟卓即張邈,張子議即張諮,要麼是清流之士、要麼是漢室宗親,各有名聲。

張蒙只覺董卓有些飄飄然了,忙道:“在下豎子,不敢妄議高士。”

董卓似乎有些回過神,笑了笑道:“也是,他們中大多是你的長輩,恐怕接觸不多。”說到這裡,意味深長地看著張蒙。

張蒙被他一雙蒼狼般地雙眼看得如芒在背,佯笑道:“董公覺得我怎樣?”化解尷尬,不失時機將自己的目的以玩笑的口吻說出。

誰知董卓忽地收起了笑容,神情驟肅。

張蒙心中一緊,但仍然面不改色,微笑目視董卓。

董卓沉默良久,先是搖頭,而後眼瞼下垂,輕輕吐出四個字:“你不一樣。”

張蒙打個哈哈,只道董卓還在客套:“不一樣?請董公明示。”

董卓抬起頭,目光銳利:“我欲奏請天子,拜你為宮門司馬,另外......我有個孫女,年方十四,欲配與你,結為一段良緣,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張蒙聽罷,當場瞠目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