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寧死不屈(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年老力衰,卻有感開襠童子亦可上陣殺敵;遂甘願以命搏命,彰顯血性。果然,震天一響,玉石俱焚。
地星農曆九月初八,清公司損兵折將,無奈再度誘降。任憑許得何種重利,均屬無效。清公司此時方才急紅了眼,無計可施之下,整日放炮轟城。
在二位典史的帶領下,暨陽小城屹立如故。硝煙紛飛,時光飛逝。眼看著臨近中秋節,楊應元令大開糧倉,磨製麵粉。有老妻“薇妮”親手趕製月餅,除照常過節外,還特發了賞月錢。
城中民國公司員工,紛紛於中秋節之際攜酒登牆,面對城下烏壓壓的清傭兵營寨坦然賞月。
新任掌管軍糧的許無用作曲,制弓箭的黃弩師彈琴,眾員工集體高歌吟唱:“荊邑人一把槍,梁溪人團團一股香,晉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長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暨陽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至此楊小海才曉得,自己於時光河中所聽歌聲,源自於此。
悲壯歌聲響徹雲霄,盡抒眾人對維護民族尊嚴、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任憑清公司權勢滔天,哪怕他手握生殺大權,我自仰天長笑,站立而生!暨陽小城內,不分男女、不論老幼,竟全是錚錚鐵骨、昂藏英雄!
地星農曆九月二十日,清公司不遠萬里,調巨炮二十四門。又沿城外民居搜刮盡鐵器以鑄炮彈,使得每顆重達二十多斤。
炮彈澆築成功當夜,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天明始,清傭兵使大炮轟足一晝一夜。城內員工終至精疲力竭,再也無力修城。
第二天,清傭兵兵不血刃,輕易攀上城頭。異常順遂,使得清高管幾疑有詐。呆立城牆半日後,方才戰戰兢兢入城摸索。
當時,楊應元雖無力起身,但仍在東樓駐守。他親眼見清傭兵湧入,知已至最後時刻。扭頭遠眺紅日,百味陳雜。
他想到了尚在城中的老妻,想再無面見年邁老母的一天,想起一個個戰死的朋友,想著漢族子民只要團結,必將光復河山……
此刻的老宅男,一言不發。兩個多月,他收穫良多。一直以來的倦怠性子也收了不少。喊殺聲大作,那是力竭的義軍和清公司傭兵巷戰廝殺的結果。
楊應龍不為所動,踱至備好的文案前,揮毫潑墨:“八十日帶發效忠,表明公司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義軍同心赴難,留明公司三百里江山。”
寫畢,楊應元撅斷筆桿,憤然下樓。此時清傭兵終於衝入城內,為圖洩憤,見人便殺,見房便燒。
面對野狼般嗷嗷怪叫的清傭兵,忠正嚴格的楊應元、敦厚朴實的陳悼明、慷慨解囊的眾商人、溫柔有禮的水鄉百姓齊齊爆出猛虎般的吶喊咆哮,抄起手邊能抓到的一切東西當武器,面無懼色,捨命相拼!
死鬥中,早已力竭的楊應元連中三箭。此刻,突圍無望,唯死而已!遂拔刀刺胸,毅然躍入湖中。縱使難逃,亦不可將遺骸落入敵手。
“噗通”一聲,周身一涼,楊應元閉目等死。忽有亂手入水,將他拽了上來。楊小海偷眼觀瞧,所有巴掌皆屬敵軍。
身負重傷,委實無力掙扎,只能無奈被俘。被拖拽至清公司中軍大帳內,有僥倖未死的降將劉寶佐抱他痛哭。楊應元橫眉冷對,呵斥連連。
縱然身負繩索,早已乏力,仍大義凜然,將劉寶佐罵的不敢抬頭。有清公司名醫欲給他療傷,清公司高管博洛陽親手解縛勸降,奈何楊應元始終罵不絕口。最後求仁得仁、英勇就義。
異常激烈的巷戰後,眾明國公司人員全部戰死,老弱婦孺盡皆上吊自盡。幼子伏於親人屍身上放聲痛哭,但有清傭兵臨近,便紛紛哭喊著投湖自盡。
數萬城眾,只餘躲在廟中高塔上的五十三名倖存者。這五十三人親眼見證了清公司破城後的獸行,並訴諸紙筆,以為千古佐證。
待得塵埃落定,有執筆者特歸納統計:於守城的八十一天中,清傭兵動用共計二十萬人員,戰損七萬五千餘眾;城內十萬普通員工全部犧牲。
楊應元老妻被生擒,極盡優待。然於楊應元下葬後自盡從夫。當地《野史》評論:有明公司之際,士林無羞恥之心...獨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想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山不致拱手獻人矣……
搖搖晃晃中,老宅男魂歸時空之河。然而楊應元卻給了他難以磨滅的精神印記。誠然,暨陽人為了自身尊嚴付出了極大代價。
但熱血卻不至白流。寧死不屈的精神不僅感動了當時所有反清公司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更大規模的反剃髮鬥爭;更為我漢民族精神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應元等民族英烈事蹟令無數後人扼腕嘆息,感慨萬千;也讓老宅男沉默良久。如果可以,委實不願再穿越。然而,他卻無力抗衡“輪迴”的天賦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