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七雄並立·危機感(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二夫婦這是在作死,皓月要是還活著一定不會讓他這麼胡來的。”蕭彧坐在金陵城吳王宮的正殿上說著。
張瑾捋著鬍鬚說道:“殿下說的是,雍王這麼做天下誰人敢與他為盟,怕是不久就會成了孤家寡人了,可惜,可惜啊!”
“堂堂坐鎮一方的王爺不關注怎麼北伐,天天琢磨著男女小事,還敢打壓這些世家豪門,連他的親兄長都不認可,覆滅之日不遠了。”應宗嶽一臉的鄙夷說道。
蕭彧對二人的話語懶得搭理,而是看向目光一向獨特的端木陽,只見他神色嚴肅的沉思,“端木,你怎麼看?”
端木陽聽到蕭彧在喚他,緩緩說道:“殿下,之前大婚的時候下官奉命與雍王詳談過一次,而且據我觀察在西府官吏和將領中雍王的威信很高,在民間的聲譽也很好,如今新政實施也許在西府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
“端木的意思是新政推進是必然的?”蕭彧並不贊同端木陽的判斷。
“下官並無此意,雍王只是在西府推行新政,是因為他在西府的威嚴和強力的手段,新政在西府行得通,暫時還不會影響到我們。”端木陽解釋道。
“暫時?端木不要揣著話不說。”蕭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端木陽站起身來先向蕭彧施禮,而後轉身向眾人拱手道:“殿下,各位,我接下來說的話可能讓大家覺得不適,甚至可能讓人覺得我是危言聳聽,但我還是想說。”
“不要有忌諱,直接說,咱們這也是在論!”蕭彧保證道。
“殿下,現如今看起來西府的新政離經叛道,但是這不是突發奇想的,而是有前兆,先說取士一道,九品制讓天下的官員將領大多出自於世家豪門,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經歷過被世家豪門欺負的,再看西府的體系,大多的官吏將領是出自寒門的,雍王一方面打壓世家,一方提高寒門,在打壓世家的過程中又迎娶了顧氏女為王妃,這讓世家中也出現了分歧,旁系子弟對直系子弟的不滿越來越強烈,這也就是為什麼西府治下不斷打壓世家,但卻沒有多少世家選擇離開。”
端木陽的話說了一半,觀察了眾人的反應,而後又看向蕭彧,只見蕭彧在思考,而後接著說道:“世家中的旁系子弟出頭不必寒門容易多少,西府的選士分為兩種,一種考試,從小培養,以考試為準則,這樣地方世家就無法插手,而旁系子弟為了出頭也會選擇在考試中一展風采;二是推舉制,看似與舊制相同,其實不然,西府現行的推舉制是基於大家相互牽制下共同推舉,避免了一言堂的情況,不管是尚書檯還是大都督府甚或是中堂都不重要,關鍵就是這個民情院,看似雞肋般的設定,其實在整個西府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少朝代更迭都是因為百姓不滿而造成的,雍王民情院的設立很好的放開也限制了百姓的思想,最終的結果就是雍王會越來越受擁戴。”
“魚水軍民?”甘銘脫口而出。
眾人被甘銘的四個字提醒了,蕭彧拍案而起說道:“端木你分析的對,不出兩年,甚至一年後西府的實力會突然暴增,這樣取士制度讓官吏和軍中都會出現不斷的良性競爭,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增強西府的統治,著實可怕!”
端木陽的言詞走進了大家的心中,連一直鄙視的張瑾和應宗嶽的神色不斷變換,蒙琰的心思的太可怕了,長期以往下去優勢會展現無遺,不管別的,就是北府這邊的寒門子弟也會心有嚮往,到時候北府不一樣要走回世家控制朝政的老路嗎?
而長孫紫陽、陳卓和卓鼎風的表情顯得很是緊張,他們是北府中現存比較完整的三大世家,至於顧曲風一向是跟他們走不到一起,不管承認與否,端木陽說的都沒有錯,上千年來寒門只能作為世家的附庸存在,而世家中的旁系子弟說起來更像是高階僕役為直系為服務。
他們三人相互對視一眼,他們肯定忍受不了讓旁系子弟和寒門爬到他們的頭上,但蒙琰的新政已經引發大家的思考,人一旦開始思考,層出不窮的想法就來了,作為世家子弟他們沒有信心能夠再次掌握人心,不管今天蕭彧的抉擇是什麼,這種思潮必須要向家中說清楚,不然下一個覆滅的就是他們,也許結局比顧氏還要悽慘。
大殿中陷入一片死寂,每個人都各懷心思,蕭彧的危機感越來越強,陰沉著臉說道:“大家都回去想一想吧,若是真如端木所說我們北府該怎麼辦?”
看著眾人緩緩退下,蕭彧突然叫道:“端木陽、甘銘、於慶武和滕寒留下。”
蕭彧慢慢的從桌案後走出來,走進四龍階後直接席地而坐,並且招呼四人坐過來,從未有過的嚴肅說道:“滕寒、慶武你們是出自西府的,你們怎麼看?”
滕寒和於慶武四目相對,有些為難,本來在北府中身份就尷尬,平日談論西府的時候儘可能的閉嘴不說話,現在蕭彧問起來確實不知道該怎麼說。
“你們不必有顧慮,儘管說來,這關係到北府的將來。”蕭彧寬慰道。
“殿下,雍王做事一向喜歡利用人心,他擅使陽謀,對軍中和政務的控制看似隨心所欲,其實誰也逃不過他的手掌,當日寶慶整軍的時候說是我們主動出來,不如說是被雍王的擁躉趕了出來。”於慶武儘可能的保持著中立態度評價。
“你呢?滕寒?”蕭彧頗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