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新舊·軍制改革(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蒙琰晃悠悠的到了言瀾的府邸,還未敲門,一個侍衛快馬來報,與景沐附耳小聲說了幾句,景沐竟然在捂著嘴笑,看來今天因為自己又有人倒黴了。
景沐齜牙咧嘴的顛了過來,也不知道是屁股疼還是特別好笑。
“陛下,安大將軍把寧南侯給揍了!整整三十鞭子呢!”景沐已經快憋不住了。
蒙琰頓時覺得好無奈,顧晟這是倒黴了,今日他值守宮城,自己出宮本就是偷偷的,他肯定不會上報內衛府,安粲又是個死性子,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顧晟就是那條倒黴的魚。
“有什麼好笑的!你屁股不疼了是吧?”蒙琰嚴肅的說道,他知道安粲揍人不管你是誰,哪怕是太子,只要違反內衛府規矩一樣揍,安魁為這事兒沒少數落自己這個弟弟,可安粲一句話就把他憋了回去,從此以後沒人再觸安粲的黴頭,只因為安粲那句:“我決意為主公殉葬!”
話說的雖不好聽,但態度很明確,蒙琰聽說後更是讚賞有加,但也勸慰安粲讓他不必如此,可人家是死腦筋,說啥也不頂用,整個大宣朝他只認皇帝和皇后。
不過鞭笞寧南侯確實有點過火了,這可是顧清風的親族,清風還好,顧希風可還在成都等軍制改革的結果,這就是在找麻煩,想了一下說道:“派個人回去給娘娘傳個話,就說寧南侯私放陛下出宮被安大將軍發現,鞭笞三十,請娘娘出面安撫。”
這是個小插曲,今天最重要的是要見見成都令言瀾,蒙琰拒絕了侍衛叫門的行為,而是親自叫門,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少年過來開門,見是蒙琰立即下跪稱陛下,這孩子不是別人,正是言瀾獨子言闕,年方十六,就讀於青羊書院,兼修白澤武院,聽顧言風提起過,是個好苗子。
他是認得蒙琰,所以才有一跪,蒙琰將他扶起來上下打量了一下笑道:“比你父親英武多了,走,帶朕找你父親去,整日裡學人隱居,有什麼意思!”
言闕尷尬的一笑,君父在上,指責父親無可厚非,但作為兒子就不能隨聲應和,這是大不敬。
還未到內院,言瀾便領著一家老小前來叩拜,令人意外的是言瀾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驚訝和激動的,彷彿是知道蒙琰要來一樣。
蒙琰掃了言瀾一眼,而後和言瀾的家人寒暄一下之後,挪到言瀾身邊說道:“老狐狸,在這等著朕呢?”
“臣有罪,臣不敢。”言瀾恭敬的回應。
這就生氣了,什麼叫“臣有罪”,明擺著就是坐在府中等你來嘛,人家給你算的準準的。
在眾人的擁簇下蒙琰來到了正廳,進了正廳呼呼啦啦的人就被景沐攔在門外,蒙琰見四下無人,上去就是一腳,恨恨的說道:“三請四請都不到,非得等我親自上門是吧?”
言瀾嘿嘿一笑,只是輕輕拍了拍的衣服說道:“陛下,您是知道我的,對朝政一向不想多說,而且這幾年您讓我執掌白衣祠,很多事情我再說話不方便。”
“混蛋啊!這兩日朝堂上的事情不會不知道吧,從正月十五開朝為這事兒已經吵了好幾天了,朕的頭都炸了!”蒙琰發牢騷的說著。
“陛下,吵架是好事,說明大家都在做事,都想做事。”言瀾寬慰道。
“行了,你也別賣關子了,說說你有什麼想法,白衣祠這幾年在你手上發展的很迅速,各地民情恐怕連明鑑司都比不上你,說說吧。”
“陛下,其實問題的關鍵就是在錢糧,但看起來卻又與錢糧關係不大。”
蒙琰接過言瀾遞過來的茶一邊喝一邊示意他繼續。
“陛下,咱們大宣朝擁兵其實不算最多,擁兵最龐大的是大寧,看似大寧地盤沒有我們大,但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以及土地肥沃才會有恃無恐養著兵馬,但我們不行,偏安一隅還行,但是想要一統中原卻是很難,您知道的,先祖曾六出祁山,最後也沒能踏入關門一步,這就是我們的侷限。”
“你的意思是,咱們還要在錢糧上多想想辦法?”
“沒錯,我們大宣朝有一套完整的行商保障,這是絕對優勢,軍需靡費這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裁軍了,對於剩下的兵士要大大提升他們的戰鬥力,一樣是少不了花錢吃糧,陛下三年兵役的想法是很好的,一是能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二是如果遇到危險我們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但是地域不同,當兵吃糧也就不同,時間長了,難免會造成不公平的對待,不如以逸待勞。”
“哦?怎麼個以逸待勞法?”蒙琰頓時來了興趣。
“我大宣朝有四大帥府和十大將軍府,排除待遇最好的神鷹帥府和待遇最不好的雪狼帥府,咱們就以慶帥的白衣帥府為準定個標準,大家同等待遇,而且還可以適當的增加大將軍府和指揮使府的數量,給他們參贊地方的權力,這樣一來能讓軍方解決地方的防務,減輕地方巡防營的壓力;二來可以地方自願的拿出來一部分錢糧供給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