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王敬的新發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婉是在去一個原始小村落旅遊時,意外地在村落裡的小博物館裡看到了。
劉婉喜歡小村落的清淨,於是在那裡的民宿住了一週。
既然看到有趣的書,劉婉便在博物館買了一本影印本,看得挺入迷的。
她當時還大為讚歎,沒想到古人有這樣的智慧,懂得各種農業技術,沒想到如今這本書成了她最好的藉口。
“娘,你說的水車送水的水輪機,我也琢磨出點樣子了,等我有空做出來,讓你看看。”
王敬順便提起了這事。
一般如果沒有七八成把握,王敬不會這麼說。
王敬這麼說,就是他基本能搞定了。
劉婉大為讚歎,說:
“敬兒,如果你真做出來,那可不得了。
以後村裡除了山下的平原地帶可以種水稻,如果有了水車,山上也可以開荒成田,進行灌溉。”
“如果是這樣,咱家豈不是就可以去南山上開荒了?現在村裡田地都是有主的,要重新買回來比較難,也只能走開荒一途了。
但是往日山上的地就算開出來,也只能種一些耐旱的作物,不能種水稻,要不然,挑水就能把人挑死。
現在要是有了水車送水,我能開個十畝八畝地出來。”
王孝一聽,就來了熱情。
都是老實巴交的農家子弟,雖然在鎮上做生意賺了錢,但他的根還是在土地上,一聽對種地有利的事,就特別感興趣。
沒有土弟,對他們來講就是一種沒有根的事情,十分焦慮和痛苦。
尤其是以前家有良田,後來被敗家的爹賣光,他們心中更是懷有屈辱之感。
劉婉老師能明白王孝這種感覺,點頭笑道:
“是的,若是敬兒的水車能做好,咱們就可以去南山上開荒,到時候也不一定種水田呢,可以種種馬鈴薯,地瓜。”
“娘,你又在說馬鈴薯和地瓜了,它們真的能種成嗎?”
王敬還有所懷疑。
“成不成,先種再說,過三、四個月再看。”
劉婉也不爭辯,反正到時候事實勝於雄辯。
吃完飯,吳慧麻溜收拾碗去洗了。
現在她洗碗也有一套規程,都是劉婉教她的。
先用草木灰在熱水裡把碗都涮一遍,去除油膩,然後再用清水重涮一遍,接著又用了熱水在鍋上煮一遍,才放進碗櫃裡。
反正吳家現在也不缺這點柴火費,要的就是乾淨衛生。
這年頭,沒有疫苗,沒有抗生素,醫療條件極差,幾近於無,病從口入,如果能打好入口的衛生關,那就能夠阻擋大部分疾病的發生。
所以劉婉只能用這種原始又有效的辦法,先做好自家餐具的清潔。
“娘,這個月的柴火錢一共是313文錢。”
吳慧洗好碗,拿出一本字跡歪歪扭扭的賬本遞給劉婉。
自從劉婉教他們識字之後,她就要求大家把識的字應用到生活中,比如說記賬、記事本等等。
必須用起來,字才會真正留在他們心裡,否則,沒多久就又忘了。
吳慧最開始用來記賬的時候,寫字比拿斧頭砍木頭還艱難,但時間一長,她發覺記賬本超級有用,再也不怕忘了錢花在什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