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晉定公 第20節 圍點打援
章節報錯
趙鞅對叛軍的這一擊,其實是兩大擊,一是以寒冬般的冷漠無情對晉國國內主要是都城新絳的中行氏、範氏勢力予以全面清除,二是親自率軍向中行寅、士吉射所據守的朝歌發起了猛烈進攻。
公元前496年春夏之交,趙鞅親率晉軍團團包圍了朝歌。趙鞅恨不得立即攻下朝歌,但朝歌確實城高牆堅,哪是一時可攻下的?
中行寅畢竟不是廢物,他與士吉射商議了一番,很快便作出了三個動作:
第一,派人向齊國求援;第二,派人聯絡戎狄武裝;第三,全面加強朝歌防守。
這三招夠狠,而且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首先是戎狄武裝立即出兵幫助中行氏和範氏,具體行動便是直接攻向晉國都城新絳。
此時,晉軍除了智躒所率的小部分駐守都城新絳外,其餘的都由趙鞅率領進攻朝歌。智躒沉著冷靜,憑著新絳城的堅固,死守不出。趙鞅聽聞都城遭到襲擊,急分派軍隊回援新絳,在新絳城外擊敗了戎狄武裝。
雖然擊敗了戎狄武裝對新絳的進犯,但該支戎狄兵出地勢險要、號稱天下之脊的上黨盆地,說明叛軍已經成功控制了上黨盆地,這對趙鞅十分不利。
更不利的是,齊國出兵了!
齊國國君齊景公一心想著擊敗晉國,振興齊國霸業,早在前幾年,便夥同衛國進攻了晉國,還攻佔了晉國重鎮夷儀。但由於晉國的強大,齊衛聯軍暫時撤退。
現在機會來了,你晉國內部亂成這樣,那咱大齊不來干涉一把,實在對不起這天上掉下來的大機會。
此時的齊國,已經與魯國、鄭國、衛國、宋國都結成了同盟,同盟的目的也只有一個:擊敗晉國。
所以當齊景公接到中行寅的求援信後,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盟友的原則,確定了晉國此時的敵人是中行氏和範氏,那就幫中行氏和範氏吧。
於是,戎狄武裝侵犯晉國都城新絳失敗後,齊軍聯合了衛軍進攻晉國重鎮河內。晉軍在河內的守軍本就有限,而且也根本不堤防會有外敵來犯,齊衛聯軍兵鋒所指,河內頓時被破。
無論是智躒在新絳的晉軍,還是圍困朝歌的趙鞅主力,根本沒得及救。齊衛聯軍攻佔河內後,把河內交給衛國,留了一支衛軍守衛。
趙鞅的壓力實在太大了。自己要面對的是四面八方的敵人:在朝歌的中行氏、範氏軍隊,已經佔據河內的齊衛聯軍,盤踞在上黨盆地的戎狄武裝!
可以說,此時的晉國,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內外交困。在齊國多年不懈努力下,中原反晉聯盟已經成立,齊國、魯國、鄭國、衛國、宋國、莒國、徐國等傳統中原諸侯都反了晉國了。
齊國和衛國率先出兵攻打晉國,佔領了河內,其他諸侯又不是睜眼瞎,被你晉國人壓了一百多年,現在不趁你病要你命?誰都想出來打你幾下出出氣。
幸虧晉國傳統勁敵楚國正值休養生息期,因為前幾年楚國被吳國侵略,差點亡了國,根本沒有精力顧及中原這等大事。
趙鞅冷靜地看著世界局勢,他相信,一切會好轉的,因為但凡是諸侯聯盟,都會有七七八八的事出來。齊國臨時拼湊的這個諸侯聯盟,絕對是不可靠的聯盟。一旦聯盟內部亂了,那就是自己的機會。
趙鞅手頭的晉軍主力不能分散,必須集中兵力打擊敵人。怎麼打?圍點打援!
以智躒部牢牢守住都城新絳,以趙鞅所率的優勢兵力始終圍著中行寅、士吉射所在的朝歌,不管是聯軍哪支部隊到來,均予以迎頭痛擊。
中行寅、範吉射被圍困在朝歌,心急如焚。中行寅提出了新的戰術目標:突圍,撤到外圍,聚集兩大家族各地封邑族兵,與齊國為首的聯軍會合。統一週密部署後,全面進攻晉國。
公元前496年12月,籍秦、高強率一部分軍隊開門與趙鞅激戰,損失大半後,餘部從朝歌成功突圍。按照中行寅部署,二人分別赴中行寅、士吉射各地封邑,迅速組織一批人馬,向圍困朝歌的晉軍發起進攻。
這正中趙鞅之計。趙鞅分撥出一半兵力,在朝歌不遠處的潞邑全殲這支前來援助朝歌的中行氏、範氏族兵,還將主將籍秦、高強悉數俘虜。
與此同時,鄭軍也在齊景公的指示下出兵攻擊趙氏封邑百泉。剛剛取得潞邑大捷的趙鞅不慌不忙,再次親自指揮一部分晉軍,大敗鄭軍於百泉。
戰場態勢對趙鞅非常有利,連續取得新絳保衛戰、潞邑之戰和百泉之戰大勝的晉軍氣勢如虹,被圍困在朝歌城的中行寅、士吉射急得團團轉。
此時兩人的兵力只剩下朝歌城的守軍,如果沒有齊國為首的聯軍解救,再圍下去,朝歌城必破。
齊國為首的聯軍雖然佔領了河內,但配合叛軍的幾場硬仗都失敗了。齊景公大怒,命令宋國出兵。
正如趙鞅所想的一樣,齊國根本不是當盟主的料,如果齊國指揮諸侯聯盟各國軍隊,組成一支龐大的聯軍,全力進攻圍攻朝歌的趙鞅,那趙鞅可能是要吃不消的。
但現在呢,聯軍根本沒有統一指揮,昨天是齊軍和衛軍打一場,今天是範氏、中行氏的族兵打一場,明天是鄭軍打一場,現在是派出宋軍再打一場?
集中優勢兵力,知道麼?你齊國人根本不會打仗!連宋國人都看出來了,宋國聽說要自己出兵,那就出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