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輪到趙午了,與範鞅的目的一樣,中行寅把女兒嫁給趙午,其實就是為了拉攏趙氏。之所以要拉攏趙氏,那是因為中行寅和範鞅都認為,現在晉國六卿中,韓、趙、魏三家走得太近。

如果三家聯合起來,雖然中行氏和範氏不懼怕他們,但由於智氏已經與中行氏有了裂痕,一旦智氏倒向韓趙魏三家聯盟,那也是夠中行氏和範氏喝一壺的。

當時由於趙鞅是三家中年齡最輕的,所以範氏和中行氏各自出手:範氏為幕後推手,由中行寅出面聯合趙鞅,搞了一出鑄刑鼎。這下惹了大禍,整個國際社會都在罵,甚至整個晉國貴族圈都在罵,罵誰呢?

當然是罵趙鞅,因為鑄刑鼎最積極的正是趙鞅。趙鞅認為,將法律公佈於眾,正好可以約束範鞅的隨心所欲。但趙鞅犯了一個政治錯誤:惹了眾怒。

已經怒了的國內外貴族卻不敢罵範鞅,甚至連中行寅也不敢,但對於實力一般年紀又輕的趙鞅,大家都集中火力開罵。

一時間,趙鞅面臨著作為趙氏家族族長最大的危機,甚至連當時的韓氏、魏氏都對趙鞅很生氣。

趙鞅後來知道自己是中了範氏、中行氏的圈套,非常生氣,但又只能把打落的牙齒往肚裡咽。

範氏、中行氏本以為這一招將逼得趙鞅不得不自動向自己靠攏,但受到了沉重打擊的趙鞅基本不在晉國的重大活動中亮出自己的政治主張,更不與範氏、中行氏同流合汙。

趙鞅幹什麼去了?史料記載,他韜光養晦去了,把主要精力放在經營趙氏家族上。所謂禍福相伏,趙鞅在範鞅專權的這段日子裡,挖掘、培養和重用了大量人才,尤其是重用董安於、尹鐸等家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經濟改革。

範鞅、中行寅見趙鞅死豬不怕開水燙,終於對趙鞅失望了。既然你趙氏不願歸附,那就全面打壓!

全面打壓的其中一個策略便是分化趙氏家族,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中行寅將女兒許配給邯鄲氏族長趙午。

趙午真是昏了頭,他居然還真成了中行寅的女婿!這令趙鞅非常生氣。

更令趙鞅生氣的是,公元前500年,趙鞅率晉軍討伐追隨齊國反叛晉國的衛國,最後得知原來衛國反叛正是因為邯鄲氏家臣成何、涉佗代表晉國與衛國結盟時,驕橫跋扈,對衛靈公極度無禮,終於逼反了衛國。

你趙午非但沒有想方設法維護咱趙氏家族的利益,反而與中行氏、範氏狼狽為奸,與衛國會盟又壞了大事,現在居然不聽宗主之命,還編造理由有意不遷移這五百戶原本便是屬於趙氏家族的人口!

趙午啊趙午,別看你是我叔叔輩的,但你現在已經淪落為趙氏家族的外人了,已經完完全全成了中行氏、範氏的人了,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趙鞅不客氣了。

趙鞅令人通知趙午來趙氏宗族商議大事要事,趙午以為反正五百戶也遷去了晉陽,趙鞅應該沒有意見了。既然是開會,那就帶著隨從涉賓等人赴趙府開會。

趙午哪裡知道,此去便是赴鬼門關。一到趙府,趙鞅命人將趙午拿下,關於大牢,命人對涉賓道:“趙午已犯大罪,這是我們趙氏家時的私事,將接受處理,你們回去吧。”

涉賓敢怒不敢言,但提出了一個要求,請求見一面趙午。趙鞅命人對他道:“欲見面可以,但請卸了佩劍。”

涉賓遲疑了一下,突然決定不見趙午,轉身就走。離開趙府時,涉賓轉恨恨道:“趙鞅欺人太甚,家主恐遭不測,趕快回去作好準備吧。”

涉賓的判斷是正確的,趙氏家族一個個都是血性漢子,趙午根本不願認錯,也不承認站隊到了中行氏和範氏。他甚至認為趙鞅作為趙氏家族族長,將趙氏經營的重點從晉國核心地帶轉到北部邊遠的晉陽,是戰略性錯誤。

在趙午看來,象邯鄲這樣的大城,才是趙鞅應該重點建設的。現在邯鄲經歷了趙氏別宗趙旃、趙勝、趙午三代人的勵精圖治,已經是晉國一重鎮。

趙午甚至認為,雖然自己在趙鞅要求遷移五百戶人口一事上有過分歧,但畢竟還是給了這五百戶。邯鄲氏雖然僅為趙氏別枝,但也是趙氏一支重要力量,且實力不容小覷。從輩分上講,趙午甚至還是趙鞅的叔輩,甚至自己還是中行寅的女婿,你趙鞅能拿我趙午怎麼樣?

趙午的倔強和無禮讓趙鞅終於失去了理智,趙鞅下令斬殺趙午!

既殺趙午,趙鞅命人通知邯鄲氏:趙午叛趙被處死,請邯鄲氏另行推選趙氏宗親當族長。

這個時候,趙鞅還認為自己處理趙午沒有什麼問題,在當時的宗族制中,族長對族人手握生殺大權,而且,趙鞅有足夠的理由認定趙午叛晉:讓你交人,你拖延不交,這不是明著悖逆我這個趙氏宗主的命令嗎?

如同趙午對趙鞅的判斷錯了一樣,趙鞅對邯鄲氏的判斷也錯了:邯鄲氏聽說趙午被殺,頓時行動了起來,趙午之子趙稷立即率家臣涉賓等人宣佈反叛趙氏,並向趙鞅發起了進攻!

由此,晉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內部血拼,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