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晉定公 第8節 衛國叛晉(第1/2頁)
章節報錯
範鞅去世,是全晉國人民的喜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喜事,尤其是趙鞅,他終於長長舒了口氣,終於送走了這個趙氏家族全面崛起的攔路虎,我趙鞅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實踐著自己的振興家族事業了。
晉國六卿人事又得調整了,當然,再怎麼調整也脫離不了六大家族。中軍帥佐:智躒、趙鞅;上軍帥佐:中行寅、韓不信;下軍帥佐:魏侈、士吉射。
智躒終於當上中軍元帥了,但他很清楚,整個晉國,尤其是整個江湖,已經被範氏和中行氏折騰得實在太複雜了,韓趙魏大三家族被他們一直壓得死死的,接下來肯定會有新的權力鬥爭。
太危險了,自己雖然貴為中軍元帥,但自己真不是權力鬥爭的料。那就避開點吧,反正趙鞅此人能力出眾,那就分分工。國內事務由自己負責為主,國際事務,就讓趙鞅多挑點擔吧。
趙鞅當然義不容辭,這是一位志向遠大的晉國卿大夫。對自己來講,對內,振興趙氏家族,對外,振興晉國霸業。有國才有家。晉國再次以霸主地位立於江湖,是符合趙氏家族根本利益的!
公元前501年的晉國,面臨著很多危機。一是來自北地鮮虞的威脅;二是鄭國滅了許國並夥同王子朝殘餘勢力進攻周王室的帳必須算;三是齊國已經不把晉國當老大了,多次討伐魯國;四是衛國因為與魯國有矛盾,但晉國總是為魯國站臺,衛國因此有意反晉;五是宋國因為樂祁被晉國扣留三年至死而對晉國起了反意。
還有伐?有。比如原本的東夷小國吳國已經崛起了,相信很快便要北上中原,與晉國爭霸;楚國遭受國難後,非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在英明的楚昭王的領導下,各項事業全面復甦,且暫時沒有任何權力鬥爭,楚國將很快重新站起來,與單方面撕毀弭兵盟約的晉國叫板。
還有伐?當然有,但這些已經夠讓晉國頭疼了。說得確切一點,是讓趙鞅頭疼。因為晉定公一看江湖這個局勢,知道自己這丁點能力水平是玩不轉了,那就全交給六卿吧。
六卿呢,此時的六卿除了中軍帥佐的智躒和趙鞅外,可謂是清一色年輕人,在範鞅當政的十年裡,韓、趙、魏、智都被壓制了,中行寅忙著攝取家族利益。中軍元帥智躒與趙鞅有了明確的分工,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晉國面臨的這些麻煩事,暫時基本都是外事,都是趙鞅的事。
北地鮮虞威脅,範鞅在時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範鞅率軍北上打擊並擊敗了鮮虞。雖然鮮虞並未服輸,不久一定會捲土重來,但趙鞅的主要精力必須解決中原各諸侯國的問題。
魯國被齊國侵略的問題,也暫時得到了緩解。範鞅在世時,命趙鞅、韓不信、魏侈率軍發兵救魯,迫使侵犯魯國的齊、衛聯軍暫時撤退。
鄭國也得到過教訓了,範鞅在公元前502年、公元前501年連續兩次率軍討伐鄭國。
但不管如何,範鞅在時,晉國大兵就出過面,但一直沒讓這些諸侯心服口服。
這裡,我們重點先講衛國。
衛國因為與魯國有了矛盾,於是在公元前502年夏,衛國受齊國之邀請,聯合討伐魯國。範鞅當時率晉軍正在討伐鄭國,取勝後突襲衛國。
衛國主力當時與齊國一起在討伐魯國,根本無力與晉軍正面交戰,被迫與晉國簽訂友好盟約。趙鞅受命負責與衛國議和的事
畢竟,歷史上,衛國還算是晉國最忠心的小兄弟之一。況且衛國地處黃河南岸,如果反叛晉國,將對趙氏家族的封地邯鄲構成極大的威脅。
邯鄲雖然僅僅是趙氏家族別宗,此時的邯鄲大夫為趙午,但對雄才大略的趙鞅來講,既然是姓趙的,自然便是自己的人。
派到衛國與衛國國君衛靈公訂立盟約的代表團長是涉佗,成何為副使。這兩位雖然貴為晉國大夫,但其實是趙氏家臣。
其中涉佗曾經在二十年前追隨中行吳在滅鼓國一役中,作為中行吳派出的特遣隊隊長,假扮糧商混進鼓國都城昔陽,為中行吳滅鼓國立下戰功。
涉佗淵源於周王朝所封的涉國,故都位於河北邯鄲氏的涉縣,涉國被晉國吞併後,其後人以涉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