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是狠賺了一筆,但老百姓就苦嘍。所以,當他要鑄大錢政策時,當時周王朝的上卿單穆公表示了堅決反對,他對周景王說:

“用搜刮民眾的財產來充實王室,如同堵塞河流的源頭來蓄積水池,很快就會導致乾涸。如果百姓離散而財用匱乏,災害降臨又無防備,這是拋棄善政而置民於死地啊。陛下要仔細酌酙啊!”

周景王會聽嗎?當然不聽因為他太需要錢了。而且,透過鑄大錢,周景王一下子便發了財,積聚起了很多銅。

一方面需要錢,另一方面他還需要大量的銅。他要銅做什麼?在他的執政方略裡,他要鑄造一件傳國寶器:大鐘!而且,他還用他那顆自認為聰明的腦袋為這面大鐘取了名字:無射鍾。

鍾是做什麼用的?是用於演奏音樂的。周景王要製作一套低音效果達到極致的世界第一級別的編鐘,根據設計,這套編鐘包括了原來沒造過的體積更大、重量更重、聲音更低的大鐘。

重量達到多少?據說是達到三千斤。

當時,周王朝專門負責音樂的樂官叫州鳩,州鳩表示了強烈反對,他對周景王說:

“陛下啊,音樂之道在於和諧,聲音細小但飽滿,聲音宏大但渾厚,這樣就與物相和。相和的樂聲入於耳藏於心,內心舒展安寧。如果聲音細而不飽滿,或者聲音重但不渾厚,心靈必受衝擊,受衝擊必生疾病啊。”

曾勸周景王不要鑄大錢的單穆公也表示了反對,他對周景王說:“鑄大錢已經耗損民資,現又鑄大鐘,會使耗損加重,這樣下去對國家不利。鍾是為了讓人聽的,鐘聲太低,耳朵聽不清,就不算鐘聲了。這就好像眼睛看東西,能看得比較清楚的,不過在一步左右;再看遠一點的,也不過在一丈左右。能夠聽到大鐘聲音的細微差別的,不過只是個別人能做到的。

更何況,先王制鍾是有規定的,大不出二尺二寸半,重不過一百二十斤。陛下卻要搞個三千斤的鐘,不但勞民傷財,且違反規制,又無實際用處,還是不做為好啊。”

周景王根本不聽,反正現在有了大量的銅,於是無射編鐘便被鑄造了起來。據說這套編鐘建成後,霸氣外洩,聲音極其尖細,堪稱世界第一。於是,群臣紛紛祝賀,一大堆馬屁上來,周景王洋洋得意。

此時,他對單襄公已經很不滿了。

你個老匹夫,予一人做成了兩件大事,你都表示反對,存心跟予一人對著幹。看來,單襄公此人是不能留了。

周景王行動了,他所不知道的是,單襄公也行動了。單襄公能夠經歷周頃王、周定王、周簡王、周靈王、周景王五代天子,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周景王的幾根花花腸子他早就看穿了,所以也一直很提防周景王。

就這樣,一場周王室內的君臣搏殺便悄無聲息的展開了。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組織了一次田獵,他計劃在田獵中幹掉單襄公。只是一切都在單襄公的掌握中,具體的過程怎麼樣沒有史料記載,但結果是周景王就崩了。

周景王崩了,他是在權力鬥爭中被殺的,起因貌似是這裡所講的他不喜歡單襄公老是對他說三道四的,但作為堂堂周天子,他之所以要幹掉單襄公,主要原因是天子接班人問題。

因為幾年前周景王的太子去世了,按理來說,太子去世了,應該按替位制,由最年長的嫡子來繼任太子,於是王子姬猛被立為太子。

但周景王與古今中外許多老爸老媽差不多,就是喜歡小兒子姬朝,而且這個小兒子正是自己的愛妃之子,也就是庶出子,他內心非常希望今後由姬朝繼任王位。這便是亂了規矩,所以單穆公以及當時朝中不少大臣是公然反對,他們大力支援太子姬猛。

就這樣,周王朝內部便分裂成了兩派,一派是周景王、王子朝以及王子朝老師賓孟為核心的王子朝派;一派是單襄公、太子猛為核心的太子猛派。

賓孟是姬朝的老師,當然支援姬朝今後當王,但他職位不高,所以便只能是提醒周景王早點除掉單襄公。

但賓孟也好,周景王也好,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扶持姬朝上位,而對姬猛的勢力予以壓制,沒有想到自己作為弱勢的一方,要搞權力鬥爭,必須是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而且必須是擒賊先擒王,直接拿下單襄公等人。

他們出了一個昏招,拿捏了一個理由,將太子姬猛的老師下門子給誅殺了。下門子,這個名字起得也是怪怪的,但能夠被加上一個子的,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這一招,徹底叫單襄公等人對周景王失望。再加上週景王又準備了在田獵中想對單襄公動手,所以單襄公等人便先發制人,將周景王給殺了。

周景王崩後,單襄公扶持的太子姬猛便順理成章被扶持為新一任周天子,這便是周悼王。周悼王剛繼位,就堅決除掉了賓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