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晉昭公 第17節 韓起謁環
章節報錯
但誰都知道,你中行吳那麼醉心於攻打鮮虞,無非就是此時的鮮虞許多地盤與中行氏的封邑較近,中行吳是借晉國國家的軍力,為自己的中行家族擴充的盤罷了。
由自己為主帥征伐鮮虞而獲得的地盤,難道國君還能分給其他家族?中行吳心裡有一本帳,所以他在滅鼓國時,務必要讓鼓國人對自己心服口服,到時地盤歸中行吳時,使鼓國這樣的被征服地人民都成為自己中行家族的衷心擁戴力量。
韓起早就看出來了,但他也沒有辦法。相比起其他家族,韓起的韓氏家族貌似財力是最薄弱的。就便有了韓起曾經向叔向抱怨自己太窮了的那件事,當然,韓起說的自己窮,並非是真的窮,而是相對於晉國六卿來講,韓起覺得自己雖然貴為中軍元帥,但總體財力相對薄弱而已。
雖然,韓起對叔向的勸導表示了足夠的感激,但在這個時候的晉國,有權不用真是過期作廢。只要有可能,韓起還是想方高法為自己謀些私利的。比如這一次,他便想為自己搞到一個玉環。
平丘之會,鄭國執政大夫子產與晉國據理力爭,為鄭國爭取到了極大的利益。子產在平丘之會中表現搶眼,以及鄭國代表團君臣同心,卿大夫精誠團結,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也讓晉國對鄭國非常重視。鄭國本就是晉國為盟主的中原諸侯聯盟最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晉國必須加強與鄭國的聯絡。
公元前526年3月,韓起赴鄭國聘問。除了國事外,這次訪問韓起帶有一件私事要解決,那便是想得到一個鄭國商人的一個玉環。
原來,韓起得到了一個玉環,但玉環應該是一對的,他費盡心機終於得知,另一個玉環在一個鄭國商人那裡。這次出國訪問,正好到鄭國,韓起便希望鄭國人幫個忙,滿足自己將玉環配對的要求。
堂堂春秋諸侯之長的晉國中軍元帥,相當於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韓起與子產的交情相當好,韓起以為,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鄭國人一定能夠幫他解決。
誰料,子產卻拒絕了,理由非常高大上:“那是人家的私物,又不是我們鄭國國庫裡的東西,如果是國庫裡的物件,我們當然可以奉上。既是百姓私事,當官的不能干涉。所以,對不起,這個忙,我們不幫了。”
這話一出,讓鄭國的其他公卿大夫們都很不理解,人家韓大元帥這點屁大的小小要求,你子產為啥要拒絕?你子產情商挺高的啊,怎麼這個時候充楞了呢?人家主動拍韓起的馬屁都來不及,你卻不給人家面子,萬一韓起一發火,搞點事針對我們鄭國,鄭國吃得消啊?
很多人來勸子產,子產苦口婆心對他們說道:“這個不是幫不幫忙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一個大國面子和一位君子名聲問題啊。大家想想看,晉國這些年對鄭國確實不錯,鄭國理應要好好搞好與晉國的關係。
既然要搞好關係,那便要主動維護晉國的顏面和信義。如果晉國趁著外交之便,來要求我們鄭國幹這事,傳出去,對晉國不利。
而且,今天他可以要求我們辦這件小事,明天便可能要求我們辦另外一件小事,然後小事會變成大事,到時我們鄭國總有一天辦不到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怎麼辦?相信下場肯定很糟,晉國便有了足夠的理由來指責我們甚至教訓我們。
所以,一定要堅守對大國的外交禮義底線,有的事,雖然很好辦,但就是不能去辦。
韓元帥本就是君子,這次因公出使我們鄭國,結果他卻在辦私事,而且是要求我們鄭國出面幫他辦,傳出去,對韓元帥有什麼好聽的?那就是我們壞了韓元帥的名聲啊。
也許現在他高興了,但他的名聲受損,此害大於得到一時滿足的小利啊。我也是為韓元帥考慮,不讓他讓人誤認為是一個貪婪的人啊。”
韓起聽聞後,非常感慨,他很佩服子產,從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到其背後所隱含的重大意義,這世界上也就是子產有這個水平了。
但是,韓起仍舊惦記著那件玉環。於是,派人找到那個鄭國商人,一定要買那個玉環。本來嘛,你韓起買人家的玉環,那就論價買就是了,但韓起的家臣態度非常傲慢:“這個玉環,既然韓元帥看中了,你送給他也是你的面子,怎麼還要論價呢?就五金。”
那個商人很不情願地將玉環給了他,說很不情願,是因為這個玉環至少價值五十金。
在那個年代,公卿大夫這樣的高階官員,向老百姓買個東西,不要說基本上沒有討價還價的程式,如果能夠給個公道價格,那對老百姓來說已經是謝天謝地了。這就是地位差異導致在商品交換時的不公平。
所以,這一次,韓起家臣與那位鄭國商人之間的交易從性質上講就是一個強買。商人很不高興,他便對韓起家臣道:“我們正卿子產大人說過,要通報他知道。為了怕給您添麻煩,我建議您對韓元帥報告,必須將這件事跟子產大人通報一聲。”
韓起家臣簡直要懵了:“我出錢,向你人買玉,這跟你們鄭國執政大臣什麼事啊?”
鄭國商人看看晉國人,笑了:“大人,外交無小事啊,我們這次交易,涉及到兩個國家,不能因此而誤了國家大事。”
韓起得報後大為感慨,這個鄭國,在子產的治理下,果然是上下有度,規矩意識很強,連一個商人都那麼有政治敏感性,了產果然了不起啊。
韓起還是將自己已經從鄭國商人那裡買來了玉環一事對子產講了,他以為子產一定會說些對不起的話,比如不是不幫忙,而是考慮到什麼什麼。
誰料子產皺了皺眉,正色道:“元帥,不妥啊。”
韓起一驚,急問道:“不妥?”
“是啊,您想想看,您的信義重要還是得到一個玉環重要?鄭國與其他的諸侯有一個不同的地方便是想當年,先君桓公自周地遷來此處,建立鄭國,而這裡原先的居民主要就是商朝遺民,他們原本也是從周地遷來的。
鄭人與商人一道在這裡拓荒耕種,世代相居,並有盟誓:商人不背叛鄭國,而鄭國也不能強取商人財物。
正因為有這樣的盟誓,所以鄭民與商人互相信賴,和睦共處。而今天您韓元帥本是為了鄭國與晉國的友好關係而來,一定不想讓鄭國失信於民。如今商人希望來對我講一聲,說明商人內心對玉環這樣被買去內心不服,但由於是您韓元帥出面買,他又不得不賣給您。這個便叫強買了啊。
您強買不打緊,卻令我們鄭國背棄了對商人的盟誓,從而可能會導致鄭國混亂起來,甚至導致晉國失去鄭國,這恐怕不是您所要的吧?”
韓起聽得是冷汗直冒,他對子產說:“如果沒有您的教誨,我要犯大錯了。”
韓起命人將玉環退還給鄭國商人,內心由衷感慨:子產真是知識淵博,對歷史瞭若指掌,而且看問題總那麼深遠,真是奇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