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晉襄公 第7章 晉襄公 第17節 彭衙之役
章節報錯
這個機會很快便來到了!
還記得秦國嗎?秦國在公元前629年的崤山之戰後被晉國人偷襲,三千勇士悉數殉命於崤函峽谷,當時的秦軍統帥孟明視及兩員副將白乙丙、西乞術均被俘。後來,在秦國公主、晉國夫人文贏的周旋下,孟明視等三人死裡逃生回到了秦國。
當時,孟明視便對晉國發出了“三年以拜君賜”的誓言,即以三年為期,秦軍必然前來複仇,而現在正是三年到了,孟明視等三人在秦穆公的大力支援下舉兵討伐晉國。
晉襄公得報秦軍進犯,心下大驚,立即率軍自衛國撤軍,轉而奔赴西線以抵秦軍。
衛成公一看樂了,秦國人真是好樣的。那你們在西線攻,咱衛國人就在東線騷擾。公元前625年秋,衛文公命令衛國執政大夫孔達率衛軍攻入晉國,在晉衛邊境燒殺搶掠一番後撤退回國。
晉襄公恨得牙癢癢的,但此時主要敵人還是秦國,所以暫時也無暇去理衛國,反正衛國也只是小打小鬧一番而已,真正想要對晉國構成威脅,那除非大家都去另一個星球上比拼了。
晉軍抵達彭衙,與秦軍相峙。
此時的秦軍,滿懷著對晉國人的仇恨,這仇恨已經懷了三年了,可以說是全軍上下同仇敵愾,看見晉軍那是恨不得一口生吞了肚裡去。秦軍統帥正是孟明視,他已經作好了準備,待兩軍主帥出列,先打好口水仗,然後自己親自指揮秦軍全線殺向晉軍。
孟明視知道自己的部隊,士氣正旺,求戰欲強,三年來自己更是沒好好休息過,一直在加緊訓練,目的就是為了今天這一仗。
晉軍由代理中軍元帥先且居統領,他見秦軍軍容整齊,暗暗吃驚。他命令三軍擺好陣勢時,心裡也在想著,孟明視肯定會出列叫罵一通,畢竟三年前秦軍是被晉軍偷襲而慘敗於崤山。如果自己不好好用言詞壓對方一頭,那士氣就不若對方。
先且居正在思忖著應對之語,突然晉軍陣中搶出一支約兩百人的小股部隊,未經請戰,也不發聲,風一樣直插秦軍右翼!
先且居定睛一看,帶頭的那位將軍他認識,正是曾經被撤了職的狼曋!
原來,狼曋自箕之戰前被先軫撤了車右將軍之職後,一直繃著一股子勁,要在晉三軍面前展示自己的英勇。這一次,他也見到了秦軍軍容整齊,士氣高昂,如果對陣硬拼,晉軍哪怕取勝也是慘勝。
狼曋是一位會動腦的將軍,他早就認同了戰爭的根本目的就是取得勝利,所以他在兩軍剛擺開陣勢,在雙方都擂鼓進擊前,帶著自己的親兵兩百餘人,駕著戰車便衝了出去。
這是一支行動異常的小股部隊,但更是一支異常勇猛的小分隊!狼曋和他的戰友們可以說是人人都憋著一口氣,一個個都如同豹子逐原、老虎下山般殺進秦陣。
秦軍統帥孟明視根本沒來得及反應,他甚至原先準備好的戰前動員都沒機會發表,就這樣,被一股如同打了雞血的晉軍小分隊給衝亂了陣腳!
晉軍那邊,一開始也都目瞪口呆,不知發生了何事。直至狼曋身先士卒,和他的戰友們大聲喊殺著衝鋒陷陣,在敵陣左突右竄,把敵陣頓時攪了個稀巴爛!
先且居終於反應過來,趁勢擂鼓進軍,晉國大軍迅速向秦軍掩殺過去!史載,秦軍崩潰!
狼曋等人衝入敵陣,當然也陷入重重包圍。但正是因為他的這一非凡舉動,以死相拼,殺死秦兵無數,衝亂秦軍陣形,使晉軍幾乎不費吹燭之力,便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晉軍又一次獲得了勝利,他們看著秦軍敗退而走,無不歡欣喜悅,有人想起孟明視三年前曾說過“三年將拜君賜”的話,便嘰笑道:這便是你們秦國所謂的三年將拜君賜的表現啊。
從此,中華成語庫便多了一個成語“拜君所賜”,後來又演化成“拜你所賜”,表面意思是感謝你給予我的幫助或你給予我的恩惠,但是實際上多用於貶義,意思為因你而得到不好的結果。
而狼曋在此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英勇無畏,那種身先士卒,令所有的晉軍將士都無比佩服。可惜,他與他的二百餘戰友因陷入敵陣而身受重傷,壯烈犧牲於秦兵包圍之中。
這是一個小故事,在晉國的春秋風雲歲月中,狼曋甚至根本不算什麼大人物,但正是象狼曋這樣的小人物,卻改變了歷史。
狼曋改變了什麼呢?首先是改變了一場戰役的勝負,秦軍準備了數年,憋著一口氣去尋晉國的仇,按理如果兵對兵將對將,雙方左中右三軍相對,晉軍想要輕易獲勝是不容易的,便狼曋的突襲,使秦軍很快失敗。
其次是改變了秦軍統帥孟明視,他再一次嚐到了失敗的苦澀,後世有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的,孟明視註定要多承受一些心志之苦,然後成就名將風采。
三是改變了秦國對晉國的感覺。一直以來,秦國總認為自己與晉國的實力是差不多的,至少兩任晉國國君都是靠秦國人幫助才即的位,至少秦國曾經在韓原這戰中大敗晉軍,甚至俘虜了晉國國君晉惠公。而崤山之役,秦國雖然戰敗,但畢竟那是中伏而敗,真刀真槍的戰役,不見得晉國有多厲害。
但這場戰役令秦國人心有餘悸,因為狼曋這樣一員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校官,居然能夠如此英勇,晉軍的戰鬥實力確實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