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晉襄公 第7章 晉襄公 第15節 陽處之謀
章節報錯
陽處父後來被晉文公指定為晉襄公的老師,擔任太傅一職,可以說位高權重,再加上性格較剛,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但晉襄公卻很賞識他,畢竟陽處父是一位極具智謀的人,所以經常創造機會讓陽處父立功。
這一次,晉襄公讓陽處父領兵出征,本意並非是讓陽處父與楚軍決戰,而是擺出一個樣子:作為諸侯之長,晉國的小弟被你楚國欺負了,晉國是不會就此算了的。
晉襄公的判斷是楚軍絕對不敢與晉軍直接交戰,畢竟兩軍已經在城濮打了一戰,晉軍取得了大勝。既然你楚軍不敢與晉軍開戰,那晉軍此次出征無非就是一個形式而已,所以晉襄公派陽處父出征,目標:蔡國!
之所以目標定為蔡國,那是因為蔡國剛剛宣佈歸順了楚國,而打擊蔡國,陽處父根本不要擔心,蔡國很快會投降。
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晉襄公卻忘了一點:無論是真與楚軍交手還是不與楚軍交手,陽處父都不應該是領兵的最佳人選,畢竟晉軍目前還有九名帥佐,哪一位不可以領兵?
而陽處父呢?他本可以自己並非軍中帥佐而推辭,但他洞悉晉襄公的意思,所以當仁不讓領了軍令,他所不知道的是,如此一來搶了人家五軍帥佐的風頭,總有人對他是心生忌憚的。
陽處父領兵出發了,令陽處父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晉軍一進入蔡國領地,楚國立即便有所反應。楚國令尹鬥勃受楚成王指派,率楚軍救援蔡國,楚軍行動很迅速,很快推進到了蔡國,與晉軍隔著泜水駐紮。
難道春秋舞臺又要上演一場晉、楚兩強面對面的激烈戰鬥嗎?楚國人當然是很想,因為令尹鬥勃從來便沒有嚥下城濮之戰楚軍失敗這口氣。但陽處父不想,他一開始便沒想著要與楚軍決戰,他率軍前來本就是來江湖走一走而已,哪裡敢與楚軍交手?
早知道弄成這樣,自己當初就該建議讓其他人帶兵出來。
陽處父很懊悔,現在自己真正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了:開打,晉軍是否打得過楚軍那真的不好說,至少自己並非是統軍的料,如果打敗了,那國君震怒,自己的腦袋肯定得搬家。
不開打,直接撤退?那就意味著自己率領晉軍成了陽跑跑了,回到晉國,肯定被人參上一本,腦袋也有可能搬家!
陽處父頭大如麻,無奈只好先將軍隊駐紮下來,吩咐士兵嚴陣以待,謹防楚軍渡河進擊。
楚軍統帥鬥勃早就想進軍了,但也擔心晉軍來個半渡而擊,他得考慮如何渡過泜水進晉軍決戰。就這樣,兩軍相持了好幾天。
這些天裡,陽處父挺著一個比平時大不少倍的腦袋苦苦在想著對策,突然,他眼前一亮,思得一妙計!
第二天,他派出使者對楚軍統帥鬥勃說:“我聽說,文不歁理,武不避敵。我們這個鳥樣,已經很多天了吧,我看是大家都在耗費糧草。怎麼樣?大家就堂堂正正打一仗吧,這樣好了,要麼我們退後三十里,空出戰場來,讓你們渡過河來;要麼,你們退後三十里,空出戰場來,讓我們渡過河去。誰也不許耍陰謀詭計,不許半渡而擊,兩軍擺好陣勢,直接衝鋒,一個回合解決問題,一戰而決定到底是你們楚軍厲害還是我們晉軍厲害,如何?”
鬥勃大喜,正想說“你們後撤三十里,我們楚軍渡河來戰”,猛然想起城濮之戰時,正是晉軍搞了個什麼退避三舍,結果害主帥成得臣緊追不捨,最終掉入晉軍圈套,導致城濮大戰楚軍敗績。
哼,晉國人從來都不光明正大,只會耍奸使滑,老子才不信你們不會趁我們渡河時半渡而擊呢。
“好,那我們後撤三十里,在那裡劃出地來,等著決戰吧。”鬥勃回覆晉軍使者道。然後,鬥勃下令,全軍後撤三十里。於是,楚軍有序撤退。
陽處父一看就樂了,他率領將士站在河邊,指著後撤的楚軍笑道:“看看,楚軍害怕咱大晉,居然逃跑了。咱出征也有一段時間了,大家都想著老婆孩子了吧?既然楚軍跑了,那咱也就回去吧。”
鬥勃率領楚軍等啊等,就是不見晉軍渡過河來,派出細作一探,晉軍居然撤了!鬥勃氣得直跳腳,他是多麼希望與晉軍決戰以雪城濮之恥啊,可是,自己卻上當受騙,讓晉軍跑了。
鬥勃沮喪地率軍回師,而令鬥勃沒料到的是,陽處父為自己脫離戰場而耍的這一詭計,卻把堂堂楚國令尹給害死了:鬥勃回國後,楚國太子商臣因為與鬥勃不和,在楚成王面前說鬥勃是收受了晉國的賄賂,所以放跑了晉軍。結果楚成王大怒,以通敵罪將鬥勃處死!
整個春秋江湖都對晉國低下了頭!在強大的楚國面前,晉國總共出手了三次:
第一次是跟著秦國去侵犯了楚國的附庸國鄀國,結果在商密與秦軍戰勝了楚軍,俘虜了楚國將軍鬥克等人。
第二次與楚軍城濮一戰,大敗楚軍,使楚國令尹成得臣自殺謝罪。
第三次便是這次泜水相持,兩軍並未交戰,但最終使楚國令尹鬥勃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