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晉國而言,正是因為列國每年都向晉國進貢,諸侯國進貢的過程又是先要與晉國的卿大夫們接觸的過程,以及一旦不及時進貢,晉國便會派出卿大夫前往催討。這樣一來,晉國的卿大夫們便有了大把的機會,接受各諸侯國的賄賂,於是,各種索賄、受賄便堂而皇之在晉國漫延。

如果國君強勢倒還好,但一旦國君虛弱了,卿大夫們把持著政權了,那晉國勢必將成了全天下最腐敗的諸侯!財富的誘惑,將反過來影響權力的爭奪,於是,晉國的權力鬥爭將愈演愈烈!

但,那是後來的事了,而現在,年輕的晉悼公卻給晉國帶來了大量的國家利益!

所有晉國人誰在讚美著自己國家這位天縱奇才的少年國君,所有諸侯都在佩服著這位橫穿出世現身春秋江湖的晉國國君。連晉悼公也都沾沾自喜,敵人貌似都被自己征服了。

三大敵人的兩大都是在自己的任上被征服了,楚國陷入吳軍的不斷騷擾,以及晉國的四軍三分疲楚法。戎狄現在是大量的主動歸附。只有秦國,那是先君厲公之功,已經是很多年沒有來騷擾過晉國了,看來不足為慮了。

既然如此,那寡人也得享受享受吧。晉悼公最喜歡的便是打獵,只要有空,他便組織打獵去。大家都不敢勸他,也不想勸他,因為國君就這點愛好,他那麼大的功勞,難道便不能有點自己的愛好?

但魏絳還是進諫了,他趁提出和戎政策並被晉悼公高興地採納時對晉悼公說:“臣勸主公千萬不要忘記有窮氏后羿的教訓啊。”

沉緬打獵,最後被奸人害死,有窮氏也因此滅亡啊。”

晉悼公問道:“后羿?怎麼了?”

魏絳道:“想當年,后羿是有窮氏部落首領,也是夏王朝的射正,箭術非常高明。他見夏王朝衰落了,便發動了政變,竊取了夏王朝政權,自己當了王。

后羿自認為箭術高明,武功一流,得了王朝卻不修政務,總是沉迷於打獵。他棄武羅、伯因、熊髡、尨圉等賢臣而不用,反而重用小人。寒浞是本是伯明氏人,但品行頑劣而被趕出氏族。后羿同情他,收留他,教育他,到後來信任他,任命寒浞為國相。

誰知寒浞已經有了奪權之心,他一邊唆使后羿沉緬田獵、酒樂,一邊利用國相之權陰謀奪權。取悅后羿嬪妃,獻媚后羿女人,掌控了整個後宮。賄賂朝中官員,四處培植黨羽,擴大自己勢力。散佈流言蜚語,愚弄百姓民眾,讓后羿失去民心,后羿卻還矇在鼓裡。

最後后羿田獵回來,就被其家臣殺死,寒浞命令將后羿烹熟,強逼后羿兒子們吃父親的肉,后羿兒子們抗拒便被全部處死。這才有了少康復興夏王朝的機會,少康中興夏朝後,便將有窮氏滅亡了。所以說,有窮氏真正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為后羿沉迷於田獵而失去民心啊。”

晉悼公沉默了半晌,從此不再擅行田獵,把全部精力都用於治國理政上。所以說,晉國在這個時期如此強大,既有賢臣敢於提出意見,又有國君善於從諫如流,君明臣賢,國力迅速提升。

此時的晉國,可謂是強敵楚國無可奈何之,惡鄰戎狄甘願歸附之,中原諸侯主動臣服之,晉國無憂矣。

但真的麼?居安而應思危啊,就在晉國人民都以晉國的強大而自豪時,有一股力量卻來打擊晉國了。公元前564年,晉國遭受了饑荒。令晉國人沒想到的是,秦國人趁晉國饑荒,出兵來攻打晉國。

秦國人是恨晉國人的,他們在公元前579年的麻燧之役被晉國組織的十二國聯軍打得元氣大傷,秦桓公兩年後去世估計也是與此戰有關。現在秦國國君是秦景公了,秦景公無時不刻想著報仇。但晉國現在如此強大,秦景公一直在等著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晉國鬧了饑荒?秦景公二話不說,傾全國之兵而討伐晉國。為此,秦國專門請求楚國出兵援助,楚共王已經被晉國人、吳國人給折騰得團團轉了,也是恨透了晉國人,所以,兩國共同出兵討伐晉國。

但是,楚國從心底裡對晉國是怕的,所以楚國這次出兵,只是將部隊推進到邊境共城便不動了,但這牽制了晉國兵力。而晉國的主力則正好在教訓鄭國,所以,這一次秦國伐晉,晉國黃河邊境一帶被秦國給虐了一把。史料記載,晉國不能反擊。

晉悼公非常惱火,但細想了一下,這次受到秦國侵略,晉國不能作出有效反擊,一是因為晉國主力都去討伐鄭國,二是留守晉國的部隊都去防禦楚國的出兵行動,三是因為晉國鬧饑荒,邊境守軍不濟。

所以後來荀罃提出四分三軍以疲楚之策,很快得到了晉悼公的批准。從此,晉軍只有三分之一的軍隊是牽制楚軍的,而三分之二的部隊是在國內休整的,以應付各種情況,再也不會發生晉軍主力均在國外,從而讓秦國搞了一次偷襲而不能還手的情況。

那國內遭愛饑荒一事怎麼辦?晉悼公就是這樣一位國君,發現了問題,及時解決,不能讓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

遭受饑荒屬於自然災害,但晉國那麼強大,百姓遭災政府當然得救濟。只是,隨著晉國國土面積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靠政府救濟是有限的,那怎麼辦?

從戲地盟會回國的晉悼公立即召開了八卿擴大會議,會上,又是那位經常為晉悼公出主意的魏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公,改革吧。”

改革?怎麼改?晉悼公一下來了興趣。

大家都看向魏絳,魏絳遲疑了一下道:“臣以為,晉國應改變陋習,節約生息,將財力集中起來,用於國家強軍建設和救濟百姓。”

“講具體點。”晉悼公眼睛看著這位自己的愛卿。

“臣建議,請主公帶頭,將家裡積累的財物都拿出來,先借給國家,由國家開展全國性的救濟。等收成好的豐年,再讓百姓歸還。這樣,百姓便不再睏乏。鼓勵百姓積極開展以貨易貨,繁榮商貿流通,地方官員不要去幹涉。百姓有了財富,便不用擔心饑荒了。

同時,提倡節約,嚴禁浪費。比如,祭祀時,可以用財物錢幣為犧牲,從而代替殺牲,保證禽畜滿足百姓生活所需。規定招待賓客最多隻用一種牲畜的肉。不要把錢財用於添置新的器具、車馬、衣服等方面,而要儲備糧食,器具、車馬、服飾等不要過於豪華奢侈,能夠滿足一般需要即可。”

魏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沒有人反對,因為此時的晉國由於饑荒,已經出現了百姓逃亡他國的情況。

特殊時候特殊政策,晉悼公下令,全部採納魏絳建議。自己帶頭,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百官積極響應,頓時便集聚了大量錢財。統一購置糧食,分發百姓,很快,晉國便渡過了因饑荒而造成的難關。

不但如此,由於魏絳提議節約用度,使晉國掀起了一陣禁止奢靡之風、反對浪費倡導節約的活動,整個晉國上至國君下至百姓,人人自覺遵守新規,僅僅過了一年便收到了奇效。國庫充盈,民眾殷實!

第二年,即公元前563年,晉悼公命令荀罃討伐秦國,這是對秦軍趁晉國饑荒進犯的報復。荀罃率軍渡過黃河,秦景公呆了:晉國剛剛經歷了一年的饑荒,怎麼這麼快便來報復了?

秦軍根本不敢接戰,遠遠避開,任憑晉軍在秦境耀武揚威。秦國,在強大的晉國面前,不得不再次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