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晉悼公 第10節 無奈失陳
章節報錯
楚國是晉國稱霸中原最大的對手,晉悼公對楚國的態度是強勢的,實施的是全面壓制的措施,具體是聯合中原諸侯與楚國針鋒相對,聯合東南諸侯吳國頻頻襲擾楚國,努力爭取晉楚爭霸中最重要的諸侯鄭國。
雞澤盟會後,中原諸侯已經明確歸順晉國的有齊國、魯國、衛國、曹國、鄭國、宋國、陳國、邾國、莒國、鄫國、吳國等,而楚國手頭目前只剩下許國、蔡國這兩個小弟。很顯然,楚國已經在與晉國的中原爭霸中處於劣勢。
楚共王當然不甘心,他的父親楚莊王時期,楚國是名符其實的中原霸主,但短短几年間,就給自己敗光了。
如果說鄭國是在遭到了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的強力攻擊下不得已歸順晉國還是有理由的話,那陳國這樣的傳統小弟居然也歸順了晉國,這讓楚共王實在不能忍受。
楚共王不知道的是,陳國反叛楚國,根本不是來自中原諸侯聯盟的壓力,而是楚國自己的原因。原來,楚國令尹對陳國的過度索賄,終於讓陳國吃不消了。
楚國此時的令尹是熊壬午,前令尹熊嬰齊去世後擔任令尹,感覺自己厲害得不得了,不但對朝中大臣飛揚跋扈,對楚國的附庸國動不動便索要賄賂。
熊壬午最喜歡的便是向陳國索賄。但凡是陳國派人來聘問楚國,熊壬午都要雁過拔毛,陳國使者來楚國,首先要做的便是拜見令尹熊壬午,說是拜見,其實便是送上厚禮。
這還不算,熊壬午還設立了很多斂財的手段。比如在他的府上,幾乎隔三差五便要辦場喜事,兒子們的生日、妻妾們的生日、新落成的房子什麼的,然後廣發請帖,被邀請者往往要備一份厚禮。本來嘛,這些都與陳國不相干,但熊壬午卻總是將大把的請帖發往陳國,邀請陳國的名門望族以及公族大夫參加。
熊壬午甚至專門搞了一套專項檢查的把戲,動不動開展一次對陳國履行陳楚兩國同盟相關事項落實情況的檢查,然後藉機大敲陳國竹槓。
陳國國君陳成公敢怒不敢言,終於於公元前568年鬱悶而薨。新即位的陳哀公早就火大了,心想這日子過不下去了。跟著楚國混,做個癟三那也算了,但到頭來混成了叫花子,還三天兩頭被打劫,那還不如反了他孃的。
於是,陳哀公把心一橫,偷偷派人去晉國,對晉悼公表示了願意追隨晉國老大哥的意願。晉悼公非常高興,公元前568年9月,晉國召集齊國、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鄫國、吳國等國會盟,組織了諸侯聯軍進駐陳國,幫助陳國抵禦即將到來的楚國報復。
陳國的背叛,意味著楚國僅有的幾個小兄弟中本來是最為可靠的一個,也離楚國而去。楚共王怒了,這幾年,楚國處處吃癟。與晉爭雄,中原落敗。討伐吳國,大敗而歸。現在搞得你陳國佬也來背叛,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討伐陳國!楚共王決定教訓陳國。朝堂上,熊壬午慷慨激昂,表示願意率軍討伐陳國這小人。而群臣則默不作聲,楚共王看著有些不對勁,便問:
“眾愛卿,不穀決定討伐陳國,難道還有什麼不對嗎?”
除了熊壬午,依舊沒人敢吱一聲。
楚共王坐不住了:“陳國,乃因先王原諒而得以復國,因大楚連敗於晉、吳,陳國此時反水,實在是令人憤恨。不穀意已決,即日將親率三軍,討伐陳國。”
終於,有一人咳了一聲,出班奏道:“大王英明,但大王出兵前,臣還望大王深思:為何陳國敢背叛大楚?”
楚共王一看,正是王叔熊貞。熊貞,楚莊王之子,字子囊,平素與熊壬午不和。他知道群臣不發言,主要是因為陳國的背叛純粹是熊壬午貪得無厭逼反了陳國。
“哦,王叔請講。”楚共王一向謙虛,對王叔們都很尊重。
“陳國背叛大楚,罪不可赦,臣以為應以討伐。但師出必須有名,我們如果只憑陳國背叛而不問陳國為何背叛便討伐陳國,將可能導致各諸侯不滿,給晉國落下口實,發兵伐我大楚,到時我大楚便危險了。
據臣調查,陳國之所以背叛,主要是因為我大楚有人貪得無厭,向陳國索取重賄,陳國苦不堪言,陳侯因此而鬱悶而薨,從而導致朝野上下憤恨。
如果我大楚出兵討伐之前,不將此事弄清楚以告天下,那三軍將士都會認為出師無名,這是很危險的。”
熊貞一番話,讓楚共王大吃一驚。正在此時,陳國派使臣來見楚共王,原來是陳國遞來了國書,詳細說明了陳國之所以離楚國而去的原因:
“自莊公復陳以來,陳國一直傾心侍奉楚國,由於迫不得已的原因,今天陳國要離楚而去了。因為貴國令尹實在是貪得無厭,時時向陳國索取財物,陳國國小財微,不堪重負。
原本,陳國只向楚國進貢即可,但自從貴國令尹上任以來,陳國不但要向楚國進貢,還要向令尹大人進貢,而且,令尹大人所索取的納貢數,要遠遠重於向楚國進貢數。陳國不敢得罪令尹,因為令尹權力很大,他輕易便可以發動對陳國的侵略。陳國無奈,只好請求晉國的保護了。”
居然真有此事?楚共王大怒,御前征討陳國的會議馬上變成反腐倡廉大會。楚共王先是命人徹查,其實早就有人對令尹熊壬午不滿了,此時紛紛出班參本,一樁樁一件件,凡是熊壬午做過的,都被抖了出來。
楚共王大怒,當即便命令將熊壬午推出去斬首示眾。
沒有一個君主是能夠容忍自己的臣子大行貪腐之事的,楚共王更是如此,對腐敗分子,哪怕是自己的王叔也不行!
既殺熊壬午,殺了熊壬午,楚共王任命熊貞為令尹。同時,派出使者去見陳哀公,告訴陳哀公說,陳國背叛一事,楚國已查明正相,現已誅殺令尹壬午,原壬午所索取賄賂,一併奉還。希望陳國回心轉意,如果一定要跟著晉國走,那楚國也將立即興兵討伐。
陳哀公倒也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會殺了令尹熊壬午,心想早知如此,當熊壬午第一次索賄時便報告楚王即可,何必把事做到這步田地。
在強大的楚國面前,陳國根本無力抵抗。但此時,諸侯聯軍都駐紮在陳國,大家剛開過會,要保護陳國,但在陳哀公看來,沒有幾個國家是真心實意保護陳國的。
陳國,當然是無力抵抗的,陳哀公早就有了退意,在他看來,不管結局如何,楚國已經給了陳國一個交待。而聯軍遲早是要撤退的,他們一走,陳國又成楚國砧板上的一塊肉。那便聽楚國的話就是。於是,陳國在內心便有了向楚國歸附之意。
聯軍呢?眼看從9月份耗到了12月份,馬上要過年了,各國將士都想家呢,老婆孩子熱坑頭的溫暖。大家此時卻在這個跟自己風牛馬不相及的陳國耗著,真沒意思。
楚共王不可能被聯軍所嚇倒,他立即命令尹熊貞率楚軍討伐陳國。這可不是你大中原,是我楚國的地界,到我楚國來撒野,那得看不穀答不答應了。
熊貞率領的楚軍卻不敢冒然發動攻擊。熊貞想,你們大老遠來陳國,那就跟你們耗著吧,反正我們離家近,隨時可以得到補給,不耗死你們,老子不當令尹了。
那晉悼公是怎麼想的呢?晉悼公當然很糾結。中軍元帥韓厥認為,陳國這樣的諸侯,離楚國實在太近,雖然有心歸順晉國,但楚國隨時要去討伐陳國,晉國每次去救,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士匄也認為陳國背叛,楚國出兵打擊陳國師出有名,不能為了一個陳國,而使晉國及中原諸侯如此勞師動眾。
晉悼公雖然不甘,但最後還是聽取了兩位重臣的意見,撤兵。正如晉悼公擔憂的那樣,聯軍撤走,楚軍也隨即撤走,陳國重歸楚國陣營。
陳國,那就讓你成為寡人與楚國爭雄的跳板吧。晉悼公心裡早就有了打算,他相信,憑著晉國在各諸侯國中已經樹立起來的信義與威望,不怕你陳國不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