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克的斷道之盟的表現,士會都看在眼裡,也是急在心頭。郤克啊郤克,你什麼都好,就是格局還是不夠了點啊。你天天想著報自己受辱之仇,但齊國是那麼重要的一個大國,你怎麼可以隨便得罪呢?要與楚國爭霸,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呀。好不容易組織了一次會盟,齊國雖然國君未至,但畢竟也算是參會了,你怎麼可以將齊國排擠在外呢?

士會很清楚,郤克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他甚至已經把自己的私仇置入國家利益之上,這樣的人,如果不讓他把自己心頭那點火氣給放光了,遲早要生變。

回到家裡,士會的兩個兒子士縠和士雃見父親悶悶不樂,便問情由。士會說:“這次我們晉國與各國會盟,郤克大夫因為齊國人不重視會盟,所以很生氣。郤克是一個有個性的人,他是君子,君子有火氣不讓他發出來,那便會導致禍亂。現在因為父親執掌中軍,必須以國家為念,這樣便壓制了郤克啊。

郤克的火氣發不出來啊,父親恐有生變。唯有讓郤克擔任中軍元帥,讓他滿足自己的願望,按自己的意思去把心頭怒火全部發掉,我們晉國才可能得以長治久安吶。兒吶,父親老了,該退休了。父親告退後,燮兒應該可以進入六卿班子,雃兒已經擔任了公行,希望你們在朝中,要謹慎寡言,以免口出禍事。必須做到對國君忠誠,對上級尊重,對下屬謙虛,為官如此才能夠平安啊。”

士會以年邁體衰為由把辭職報告打上去,晉景公無奈只好批准。畢竟,士會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了,讓他安享幾年晚年吧。

郤克終於當上晉國中中軍帥了,大權在握,他無時不刻想著要報仇。

士會把中軍元帥的位置讓給郤克,這讓郤克很感激。一來,實現了自己登上臣子巔峰的願望,二來,憑著自己是晉國中軍元帥的地位,他完全可以影響國君,在必要時對齊國予以打擊。

這個必要時,當然指的是條件成熟時。畢竟,作為中軍元帥,不能以報私仇為由去對齊國開戰。

出於對士會的感激,郤克推薦了士會之子士燮進入晉國六卿班子,現在晉國六卿班子組成調整如下:

中軍帥佐:郤克、趙朔;上軍帥佐:荀首、荀庚;下軍帥佐:士燮、欒書。掌握晉國權力的是五大家族,其中荀氏家族佔了兩席。當了多年晉軍司馬的韓厥仍舊沒進入六卿班子,欒書依舊在下軍佐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天天盼望著能夠入卿的趙同、趙括等人則又失望了。

晉景公也完全明白郤克的小心思,現在郤克當了中軍元帥了,自己雖然貴為國君,但中軍元帥的馬屁還是要倒拍一下的。

怎麼拍?幫郤克去教訓一下齊國唄。教訓齊國是有目的的,畢竟斷道之盟齊國並未簽字,這不符合晉國的利益。晉景公想,先出兵示示威,如果齊國怕了,願意在斷道之盟的盟書上簽字,那便算了。如果齊國敢亂來,那便通知郤克,組織大軍前來好好教訓齊國。

“元帥,寡人決定聯合衛國去討伐一下齊國,齊國先是對元帥無禮,再在斷道對晉國不尊,應該教訓一下。”晉景公對郤克道。

“主公,太好了,臣請求率三軍而戰吧。”郤克沒想到晉景公居然主動提出討伐齊國,頓時來勁了。

“元帥還是先在國內幫寡人將那些個事給理一理吧,元帥新官上任,還是要多與眾卿磨合,替寡人挖掘一下可用之材。另外,不少國家都出了大事,我們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教訓齊國的事,就由寡人親自率軍前去即可。”晉景公道。

郤克一陣感激,但也有些遺憾,不過,他也知道晉景公的良苦用心。那就按國君的意思辦吧,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不能將第一把火燒成自己為報私仇的模樣。

第二年春,即公元前591年,晉景公親自率兵出征,並約上了衛國,組成晉衛聯軍討伐齊國。

聽說晉國來討伐了,齊國國君齊頃公親自率軍迎戰,雙方在陽穀對峙。貌似一場大戰即將爆發!打起來了?沒有,因為郤克沒來,來的是晉景公。晉景公這些年身體狀況非常不好,他其實不願意真刀真槍跟同樣也算是強國的齊國打,他的目的是讓齊國服輸便行。

那齊頃公服輸了麼?齊頃公不願服輸,這是一個很有性格的國君,雖然有些頑皮,但確切地說,是可愛。為了博母親一笑,他可以令外國人受辱。為了齊國的尊嚴,他當然也可以捨命相博。

晉景公派了人過來:“要不,談談?”

齊頃公道:“只要君侯劃出道來,寡人一律相陪。”

真有個性,晉景公不由也服了。於是,兩個大國國君就約定在繒地會面。會面的內容很簡單,晉景公的意思是,你齊侯未參加斷道之盟,寡人此次前來,是給你一個補救的機會,要不君侯你就在原來的斷道之盟的盟書上籤個字,就算是齊國參加了斷道之盟?

啊?你晉國佬興師動眾,敢情就是為了這芝麻大丁點屁事啊?齊頃公簡直納了悶了。

“沒問題,寡人去年因為身體有恙才未來參加,確實有點不好意思。既然君侯認為寡人簽字便可以解決問題,那便籤吧。不過,寡人有個要求,必須將寡國兩位大夫蔡朝、南郭偃給釋放回國。”齊頃公提出了要求,他是一位很關心自己臣子的君主。

“這個當然,不過,為了體現齊國的誠意,寡人要求齊侯必須送一名公子去晉國為人質。”晉景公也提出了要求。

“這個沒問題。”齊頃公一直很乾脆利落。

就這樣,楚國人還有晉國的郤克以及魯國、衛國、曹國人希望中的晉齊大戰,就這樣以談判成功的方式結束了。結果是齊頃公為沒有參加斷道之會道了歉,並補簽了盟書,表示願意與晉國交好,而且把公子姜強送到晉國當人質。而晉國方則釋放蔡朝和南郭偃,然後撤軍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