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向中原諸侯展示了強大的軍力,這讓鄭國心驚不已,泌之戰才過了多久啊,晉國軍力居然恢復如此之快。這讓忠心於晉國的宋國一下子打了雞血,有這麼強大的晉國存在,咱宋國會怕了你楚國?

宋國人所不知道的是,晉國此時不會跟楚國打仗的。但是,楚國卻要打你宋國的。公元前594年,連續三年不斷討伐宋國的楚軍又發起了新一輪對宋國的打擊。說起來這個宋國,別以為軍事上一直不行,是的,打別人他是不行,但捱打的能力是超一流的,是當時春秋史上與鄭國一樣。

所以,當楚國來討伐宋國時,宋國自然而然想起了晉國,急向晉國求援。晉景公很鬱悶,救還是不救?

大臣們的意見並不一致,不救宋國,那意味著晉國將失去唯一的盟友,而且是真正的鐵桿盟友。但能打得過楚軍嗎?如果再敗,惹毛了楚國,楚軍直接攻打晉國,秦國此時再從西線發起進攻,那晉國便有亡國的危險。

這時,有一個叫伯宗的大夫出來談了自己的看法:不救。

伯宗,生辰不詳,卒於公元前576年,晉國大夫。伯宗祖上並非土生土長的晉國人,而是宋國人。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時,宋國國君宋襄公禮遇了重耳一行人,從此晉宋成為鐵哥們。

宋襄公有六兄弟,六弟公子遨便在晉文公時期到了晉國出仕,被晉文公任命為大夫。伯宗正是這位弟公子遨之孫。

伯宗是一個賢能的人,在治國理政方面頗有見識,善於雄辯,口才一流,但他有過於剛直,尤其是在發表自己意見時,總表現出盛氣凌人的架式。

據說,伯宗夫人很為他擔心,便告誡他說:“小偷憎恨主人,百姓愛戴明君。有喜歡好人的人,也有憎恨嫉妒的人。您喜歡直言不諱,但不見得您的意見建議一定正確,如果出現有人心裡不服但又說不過您,那內心一定對您非常厭惡。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的話,您就一定會招來禍患啊。”

伯宗不聽。有一次伯宗下朝歸來,面帶喜色,夫人看他得意洋洋的樣子,便問其緣由。

伯宗說:“今天我在朝廷就軍國大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得到了國君的表揚,當時身邊好幾位大夫都誇獎我,說我智慧過人,與當年的陽子可以媲美了。”

這裡伯宗講的陽子,便是我們重點講過的晉國文襄時代的陽處父,曾經當過晉襄公的師傅,官居太尉,且經常領兵作戰,以口才佳、善用計聞名諸侯,但也華而不實。後來在晉襄公晚期,在晉國中軍元帥人選問題上,因極力推薦趙氏,從而得罪了狐氏,結果被狐氏刺殺身亡。

伯宗夫人聽後很擔憂,她說:“夫君吶,妾聽聞,子粒飽滿的穀子並不華麗,有見解的真話並不修飾,您說的陽子,素有華而不實、 言而無謀之名,因此才招來禍患,故您有什麼值得得意的呢?”

伯宗心裡很不悅,說:“你還是不相信為夫的本事,這樣吧,為夫準備邀請幾位大夫喝酒,邊喝邊聊,夫人你就在一旁伺候並留心聽我們交談,到時你就會知道了。”

於是伯宗挑了個日子請了幾位要好的大夫一起喝酒,伯宗夫人全程伺候。散後,伯宗問夫人“現在,你覺得如何?”

夫人答道:“從今天喝酒的情況來看,您與幾位大夫在談論時,大家的確不及您。但是,夫君吶,您可知道,現在百姓已經對國君不滿不止一天了,晉國也許將面臨著內亂。您性格如此剛烈,言辭如此激烈,妾還是擔心萬一國家有變就會牽連到您啊。

但是,妾亦知,本性難移,您的性格已經沒辦法改變了,既然如此,那妾提醒您多結交賢能的大夫,萬一出現危機,至少您可以讓兒子州犁得以保全吧。”

州犁,即伯州犁,伯宗的兒子。伯宗見夫人仍舊這麼說他,很不高興,但也對夫人囑他多結交賢能大夫上了心。後來,伯宗被人陷害而死,但他的家人因為有晉國大臣保護故得以倖免。這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講。

這裡因為伯宗登上春秋舞臺,所以講了講他的故事,其實,講的主要還是表現伯宗夫人之見識。後來,西漢劉向把伯宗夫人列為烈女傳裡的一位代表人物。

而現在,圍繞著到底要救宋國還是不救宋國,這位宋國公族後裔伯宗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伯宗一開始便亮出了自己的觀點。

什麼意思呢?就是馬鞭雖長,但只會打到馬頭或者馬屁股上,馬的肚腹那裡是夠不到的。老天最近是在眷顧楚國,而不是我們晉國。我們雖然也很強大,但還是不要違了天意,不要與楚國發出戰爭了。

這就是成語“鞭長莫及”的典故。

晉國主戰派馬上反對:如果不救宋國,那我們晉國將失去宋國,而且從此見死不救的名聲將一直套在晉國的頭上。

伯宗笑了笑,用他那文皺皺的語調說:“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貪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什麼意思呢?伯宗對大家說,是屈是張要心裡有數。江河湖泊能容納汙濁之物,山林草莽能隱藏蛇蠍障氣,上好的美玉也有瑕疵,國君應該會忍受羞辱,這些也都是合乎天道的。我們還是再等等看吧,與楚國開戰,不是這個時候,需要時機啊。

伯宗同志又給我們發明了幾個成語:藏汙納垢、瑾瑜匿瑕。其中,瑾瑜匿瑕後來比喻美好的事物也有瑕疵,但往往看不到,這說明美好可以吸收瑕疵。

我們看一個人,他表現得很完美,幾乎找不到他的任何缺點,但凡是個人,總是有缺點的,只是他的優點太多太突出了,所以我們也便忽視了他的缺點,這便是瑾瑜匿瑕。

眾人皆不說話了,有的人心裡在想,你伯宗作為宋裔都不想去救宋,我們著什麼急?

於是,晉國決定不救宋國。但至少要讓宋國人知道,晉國一定會去救他們的。晉景公的使者急赴宋國:“兄弟們,頂住啊,援軍很快便到!”

晉國答應出兵救援了。宋國人民一片歡呼,士氣又大漲了起來,全城動員,全民皆兵。楚莊王一邊關注著晉國的動向,一邊下令繼續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