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晉文公 第6章 晉文公 第40節 始作三軍
章節報錯
在郭偃改革思想影響下,晉文公還對晉國的軍隊作了改革。前面我們講過,晉國初封時,一直到晉獻公之前,晉國是根據規制算是小國,允許設定一軍,大約是12500人。到了晉獻公時,晉國成了中等國家,於是晉獻公設定了兩軍,上軍和下軍。現在到了晉文公時代了,由於晉國實行了州兵制,同時又增加了不少地盤,所以晉文公決定增設一軍,史稱“晉作三軍”。
哪三軍?中軍,上軍,下軍。三軍各設一帥一佐,即一員主將一員副將,再配合司馬一名,軍中大夫若干名。兵源充足,作三軍不成問題,關鍵是三軍將佐由哪些人來擔任,這是一個大問題,是一個國家層面的領導班子人事問題。
郭偃的用人制度改革使晉國自晉文公時代開始,首創三軍將佐為卿、中軍元帥執政制度,中軍元帥即相當於齊國的相國、楚國的令尹,擔負起執政大任。而整個執政班子便是三軍將佐,按照排名具體是中軍帥、中軍佐;上軍帥、上軍佐;下軍帥,下軍佐。
也就是說,軍政是統一的,平時治理國家,戰時統領軍隊。而要注意的是這三軍,都是以戰車為主的軍隊。當時中原諸國普遍以戰車的數量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軍力,以“乘”為單位,每乘戰車標配三人,其中一人駕車,左、中、後各24兵士,即標配是一乘戰車75兵士。那一軍大約是165乘左右戰車,約12500人。
現在,晉文公得考慮晉國的卿級領導班子人事安排問題了,晉文公專門找了趙衰來商議人事問題。
趙衰,嬴姓,趙氏,字子餘,是當時晉文公最信任的朋友,也是晉文公的老師,還是晉文公的連襟,還有一個身份是晉文公的女婿,被歷史定性為輔佐晉文公稱霸的五賢士之一。
兩人商議了幾天後,最終定下人事名單:
中軍帥,郤縠;中軍佐,郤溱。上軍帥,狐毛;上軍佐,狐偃。下軍帥欒枝,下軍佐,先軫。這六人分任各軍將佐,也就意味著六人都進入了卿大夫階層,相當於後世的內閣,或者說中常委,組成了晉國自國君晉文公以下的執政團隊。
這是一份非常值得研究的用人名單,在這次晉文公的重要人事任命中,至少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體現了用人上的“尚賢”理念。這正是郭偃改革的一個重點,用人上要將“親親”理念與“尚賢”理念有機結合起來。親的理念,體現在晉文公使用了他所信任的狐家兄弟和先軫,這是一直追隨他並且忠心耿耿。
尚賢理念,體現在他並沒有清一色使用所謂自己最信任的人,包括胥臣、趙衰等人,而是使用了郤氏家族和欒氏家族的人。因為經過考察,郤縠、郤溱兩兄弟和欒枝都是極賢的人,德行廣佈,受到晉國國人的好評。
第二,體現了用人上的“平衡”理念。一國之君其實並不那麼好當,在用人上,如果考慮不周,極有可能引發政局動盪。晉文公在晉國高階領導幹部任命上,絕對體現了“國內派”與“留洋派”、自己人與非自己人的平衡。
晉文公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一大批牛人跟著他,這些人包括狐氏兄弟、趙衰、先軫、胥臣等等應該算是留洋派,留洋派全部都是晉文公的“自己人”。
而晉國國內也是有著許多賢才的,而且,有的人才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是晉文公需要防範的人,如郤氏家族。我們知道,晉文公剛即位時,郤氏家族的族長郤芮便曾經陰謀想燒死晉文公,後被秦穆公誘殺。所以郤氏家族是一個剛剛被晉文公制裁過的家族,晉文公防範都來不及,一般的人怎麼敢重用這個家族的人?
但晉文公不但重用,而且是高度重用,居然將整個中軍都交給了郤家兄弟。這裡必須再強調一點的是,中軍元帥這個執政,相當於國務院總理,或者說相國,位高權重!晉文公用人上的器量胸襟迅速贏得了絕大多數晉國人的高度讚揚,尤其是郤氏家族,他們本是惶恐不安,此時得到如此重用,簡直是不敢相信。那怎麼報答國君之信任?肝腦塗地躹躬盡瘁死而後已吧!
第三,體現了晉文公的為君“有術”!一定的君王之術,可以令君王實現名利雙收。在這次人事安排上,晉文公給人的印象是公平、豁達、尚賢,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晉國,所以得到了晉國人的高度評價。但其實這些人我們一個一個分析一下,便會發現,其實這些人都是晉文公值得信賴的人,什麼郤氏家族,什麼國內派,那都是一個表象,實質上,他們都是晉文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