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迥去哪裡了?

如果在昨天有人來問這個問題,肯定讓王勇覺得莫名其妙,可是現在這個問題卻讓王勇等人覺得頭痛無比,是啊尉遲迥去哪裡了?

因為濟南城周圍都是開發很成熟的人口密集區,特別是北周大軍駐紮的西面二十里外,這裡臨近濟水基本上都是平原,加上北周大軍騎兵數量非常多,夏軍斥候難以靠近,因此竟然沒有掌握周軍的第一時間的動靜。

難道尉遲迥知道自己孤軍深入太厲害,已經與其他各部周軍脫節了?或者是他已經知道自己得到了東海到來的大軍增援,因此才緊急撤軍的?

一瞬間有無數個可能在王勇腦子裡轉來轉去,不過他最後還是否定了這些設想,忽然他想到一個可能,難道南陳忽然守信開始配合自己進攻北周的後路了?這樣糧道受到威脅的尉遲迥不得不撤軍回援?

雖然理智上覺得一向自私自利的南陳君臣不可能這樣做,可是王勇分析來分析去還是感覺只有這個設想讓尉遲迥撤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然根本說不通尉遲迥為什麼忽然撤退的詭異原因。

想到這裡後,王勇第一時間便準備率領大軍反攻,如果陳軍進攻的話自己從背後夾擊,也可以讓尉遲迥吃個大虧。

可是尉遲迥忽然離去,又怎麼會不防著王勇追擊?於是王勇差點在濟北郡北數十里外,遭到數萬名北周馬步軍的伏擊,這讓原本興沖沖而來王勇不得不停止了南下的腳步。

受到周軍的阻擊後,王勇奪回失地的信心也失去了,濟州、濟北郡已經被周軍牢牢控制住,而且大河以北的平原郡因為周廣的撤離,也已經落在了周軍的手裡,再去攻打勞神費力不少。

最主要的是,目前王勇的軍隊經過接連幾次大戰的損失,到如今再去開疆擴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周圍這些郡縣都已經被自己刮地三尺,別說人了,連耗子都不願意在這裡呆。

如果王勇再去將這些土地奪走,恐怕也只是分散自己的兵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好處,因此王勇雖然還有大量的火藥武器可以用來攻城,王勇最後還是放棄了繼續南下的企圖。

只是尉遲迥究竟去哪裡了?這是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話題。

在十幾天後,也就是夏曆二十一年一月底,忽然從南面傳來北周大軍對南陳發起進攻的訊息,尉遲迥率領的主力大軍還真的在那裡,這讓王勇心中一陣輕鬆,畢竟找不到的敵人才是最危險的。

尉遲迥在濟南城外不久便接到宇文邕的急令,讓他暫時放棄對王勇的進攻,轉而進攻南陳。

於是他在留守五萬軍隊守衛濟州、濟北郡後,率領十萬大軍緊急南下高平郡,在那裡他與宇文儉匯合後聯合宇文儉,一共大軍十五萬人順泗水南下,對駐紮在彭城郡的南陳大軍以雷霆一擊。

原本王勇佔據西兗州、永昌郡一線的時候,南陳最北面的彭城郡有王勇的軍隊在前面頂著,根本不用南陳派駐太多的軍隊,可是隨著王勇迅速放棄了西兗州、永昌郡,甚至連濮陽郡和高平郡都放棄後,彭城郡就忽然凸顯在北周面前了。

彭城郡作為中原的門戶,是守護淮北各郡安全的屏障,也是日後南陳開拓中原土地的重要據點,更是陳頊用來吹噓為遠超過自己叔叔陳霸先和兄長陳茜功績的證明,又怎麼能夠輕易放棄呢?

因此南陳無論如何都不會像王勇那樣,輕易放棄四郡土地,在經過一番慎重思考後,陳頊下令由大將軍吳明徹率領十萬南陳大軍駐守在彭城郡,守衛彭城和周邊的十幾座縣城。

南陳突然增兵彭城郡,北周當然也害怕他們趁自己進攻王勇的時候抄自己後路,因此一直以來宇文儉所部除了負責保護尉遲迥大軍糧道安全外,另一方面就是主要防備南陳大軍的突襲。

其實一直以來宇文邕並不是像外人那樣認為的單純將戰略目標定為三齊之地,他從來都是結合著天下大勢來安排大軍進攻方向,駐守在襄陽的杞國公宇文亮、隨國公楊堅率領的那十萬大軍絕對不只是威懾。

在淮北率軍威脅的於冀、李穆、侯莫陳芮等人也不是單純的就是防備南陳有可能的北伐,他們隨時都在做好戰鬥準備,一旦宇文邕的命令下來,隨時都可以對南陳發起進攻。

而南陳方面卻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還一直以為,北周的戰略目標就只是王勇而已,因此雖然陳頊也將大半軍隊集中到淮河沿岸和襄陽對面的郢州、隨州等地,但是卻都沒有任何作戰的準備。無錯